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师生提问引领互动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要求学生不断地寻找信息,找出知识前后的内在联系,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方法。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对“问题”研究论述较多,但实际上,学生能真正使用“问题”学习的却不多见。
  【关键词】互动;问题意识;酝酿;明确;解决;反思
  所谓互动,基本上有三种互动的方式,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师师互动。“互动”是合作学习教学思想的最主要思想。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积极互赖,即指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个人与集体息息相关,只有集体成功自己才成功,因此,这种互动是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活动。而在这种互动关系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学生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有价值的问题,真正体现对互动学习的一种主动参与。
  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要求学生不断地寻找信息,找出知识前后的内在联系,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方法。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对“问题”研究论述较多,但实际上,学生能真正使用“问题”学习的却不多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关键是考试评价的影响。学生往往为了追求考试有好的成绩,觉得背诵记忆省时省力,于是提问就少了,就算提问,也只是局限对相应问题的答案的获取,久而久之,难以养成提问的习惯。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的互动,特别是以问题为载体的、以问题为主线的互动,因为学生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成为该课题研究的关键环节。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要想搞好“问题解决”教学研究,必须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作为人师,我们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学生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这也足以说明学生在学习时,最乐意接受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甚至“爱屋及乌”。学生若具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然后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自己经过观察分析发现的,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因而他们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而不是外界强加的或逼迫的,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并且能够持久地自觉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就会不断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为了找到满意的答案,会积极地搜集材料,主动探究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做出各种猜测或假设,并寻找证据或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直到学生能合理地解释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亲身体验类似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处理信息,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具有了问题意识,学生才能处处发现问题,时时思考问题,人人提出问题,学生才能不迷信课本和权威,才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观察、分析、思考、归纳,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新问题。提出问题后,为了解决问题,必须积极思维、探究,创造性地建立假设,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学生具有了问题意识,他们才会具有批判精神和求异思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不盲从,不迷信。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精神,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精神。
  二、课堂提问策略
  如何在教学中形成师生“问―答―再问―再答”的互动活动呢?就要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让问题贯穿教学始终。
  (一)酝酿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小问题
  掌握于思,思起于疑,创设情境,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起了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创设长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索、兴趣。如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一开始,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连结任意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问题提出后,同学们开始画图、观察、度量。有的认为是它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接着我开始启发:“把任意四边形的各边中点连结以后就得到一个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那么中点与平行究竟有什么因果关系呢?”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若干个小问题,比如有的小组提出: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什么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如何推导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问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明确问题,培养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明确问题,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己界定问题的存在,自主地分析问题情境,自主地构建解题思路和策略,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监控。而且问题学习是以问题为焦点启动数学学习过程的,它充分发挥了问题的独特诱导力,往往能使学生不自觉地融入问题的情景,在一次次的识别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必然需要调动各方面的智力参与,逐渐成为自为激励、自我引导的学习者,并在自我监控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发展为独立思考的思考者和学习者,从面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师生合作构建和完善解题方案直至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寻找和接受信息、回忆知识和方法、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定向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老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是问题的设计者、引导者、促进者以及合作者的角色。而学生也应成为合作中的参与者、完成者和反思者。应该把学生想知道的――怎么想到这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这个重要的思维过程展现给学生。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看到教师对问题的见解,而且还要让学生看到教师最初接触到一个问题后是如何绞尽脑汁地分析,中间又经过了哪些主观认识与客观条件的冲突,最后又是如何捕捉到信息,联想到相关的定理、公式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题的信心;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思考问题起到了示范作用。学生只有把教师思维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学生才会进一步举一反三。
  (四)反思问题,在练习、作业、复习中提出新问题
  在学生的练习、作业、复习过程中,自己也可提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明确问题,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反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己界定问题的存在,自主地分析问题情境,自主地构建解题思路和策略,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监控。
  总之,让教师、学生以问题贯穿教学的始终,让问题成为学习引领的主线,将问题的解决作为教与学的目标,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复习,将真正体现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欲望将会让互动得到更深层次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徐利治.《数学方法论选讲》.华中理工学院出版社
  [2]王子兴.《数学方法论――问题解决的理论》.中南大学出版社
  [3]乔连全.《论基于问题的学习》.《江西教育科研》200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7108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