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布鞋院士”去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14年4月,一张特殊的照片在网络走红:照片中一位老年人正在作报告,他发型凌乱、不修边幅、脚蹬布鞋,宛如“世外高人”。不少人惊呼,这不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吗?这位被网友尊称为“布鞋院士”的老人,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遥感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李小文。
  2015年1月10日下午,李小文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67岁。在他去世三天前,他刚刚当选北师大“感动师大”新闻人物。北师大给李小文的颁奖词是:“当‘布鞋院士’的声誉簇拥向你,你却独盼这热潮退却,安静地做一辈子风轻云淡的技术宅男。”在他的学生眼中,他讲课如行云流水,让听者如痴如醉,且“外表不羁但是有着仙风道骨”“维护了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本色和随性”。
  多维解读
  感谢布鞋让我们认识了李小文
  感谢那双布鞋,它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慈祥的老教授,认识了一个因衣着质朴而被保安挡在学校门外的科学泰斗,认识了一个爱喝酒的可爱老学人,认识了一个活跃在科学博客中的“黄老邪”。
  “布鞋院士”李小文既有武侠小说中人物的气质,又有一份在价值变换的时代中人们所期待的学人范儿。人们对他的敬与爱中,既有对他本人平和淡定的人生态度的崇敬,也有对某些曾经风行的如今却变得稀有的价值的怀念。无怪乎当他去世的消息传来时,微博和微信圈里,网友们均发出一片“世间再无扫地僧”的哀叹。
  抄袭、学术造假、官员贿选院士之类的传闻不绝于耳,这类新闻让人感觉学界已不再清纯和值得尊敬。可以说,是人们心中某种不愿熄灭的价值观,造就了李小文作为“扫地僧”的传奇。而且,他的形象因为人们的强烈期待,被增强乃至神化了――学界渴望“扫地僧”精神。这种精神包含了不崇尚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包装和作秀,不追逐与学养无关的内心狂躁,不迎合风头做学术墙头草,不以学术作恶或将其作为助纣为虐的工具,永远遵从内心的真实需求,做一个外表简单内心纯洁的纯粹的人。这种被神化的“扫地僧”精神和气质,可以说是对时下知识精英界“精致的利己主义”的一种批判和反讽,也是对知识阶层的期许。
  “布鞋院士”的朴素本钱
  “布鞋院士”李小文去世了,他的那双布鞋,他一生的质朴,以及这些与其身后伟业形成的巨大反差,让看多了“表哥”“棉服哥”的民众甚为怀念。很早以前,著名作家韩少功去法国访问,陪同他的一位法国女士,始终衣着朴实,行事低调。韩少功对她的形容是,每天开辆和衣着一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皮卡,在香榭丽舍大街上穿来穿去。直到他要离开法国时才知道,原来她有着显赫的出身和优秀的教育背景。韩少功于是感慨道:“不是只有这样的人,才有朴素的本钱吗?”
  当然,穿不穿布鞋与其是否是一位好教授之间,并无直接关系;爱喝咖啡还是爱喝酒,也并不是好院士的评价标准。追求生活品质和关注生活质量,并不是学术与学术精神的敌人。事实上,在世界各大名校,穿得像偶像且受到学生追捧的明星级教授比比皆是。在凭吊李小文先生的时候,我们切不可以忽视这点。然而,我们亦不可否认的是,物质生活的朴素、低调多半有精神世界的丰富垫底。否则,前者就难免会张扬地展现后者的空虚,如同那些高调的炫富者。中国有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自”就意味着穿着、气质等个人的行为举止,一定是内心水到渠成的自然流露。我们敬佩李小文身上的朴素气质、低调品格,也希望更多的人拥有这种朴素的本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727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