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兴趣 让学生快乐作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自主探究和发现要比被动接受快乐。德国教育学家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学习就是依靠发现,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或者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知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师  教学契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208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都舍得花时间抓作文教学,很多学生通过训练写作水平有所提高,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不仅没有提高,还把写作文看成是“上刀山下火海”,大有“谈作文而色变”的架势。学生抱着“怕”的心理去写作文,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乐趣,克服掉怕的情绪,让学生快乐地写作文就成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兴趣,让学生快乐作文,从而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呢?
  一、自主是快乐作文的第一步
  从信息论来看,作文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入、加工、输出全仗主体积极而又有成效的工作。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能输出。这里说的主动精神,就是写作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只有学生自己意识到“我要写”,他才能从作文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和快感。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教师为了应试有很强烈的理由,学生则很无奈。他们没有选择余地,这样写作也就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因此交还学生的自主作文权,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是我们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步。
  自主探究和发现要比被动接受快乐。德国教育学家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学习就是依靠发现,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或者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同理,语文教师只满足在课堂上传授写作技巧,他肯定不是一个好语文教师。写作的经验、技巧乃至规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写作的乐趣也就在此。长期以来,教师剥夺了学生探索发现的乐趣,结果教师“喂”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味同嚼蜡。
  二、激情是快乐作文的助燃剂
  自主写作确实轻松自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学生要爱作文。没有这个前提,自主只能是给不自觉者大开方便之门,使作文教学一片混乱,无所作为。那么,这种激情又该怎样去点燃呢?
  学生对作文的激情是源于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者,我们的作文教学目是要培养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学生。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把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热爱作文。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往往是充满了、激情的,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想见的。
  三、分享成功是快乐作文的最大奥秘
  教育心理学表明,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取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他们预计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有50%把握时,因为这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如果他们认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者胜券在握,动机水准反而下降。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如果使劲跳了,“桃子”还是遥不可及,那再次跳起的动力就丧失了。学生解答理科习题的劲头要比写作文的劲头足,原因在于一道理科习题解答出来,学生就摘到了“桃子”,能尝到成功的甜头。而作文写出来了,只有少数同学有“摘桃子”的感觉,大多数人换到的是老师的冷冰冰的评语,甚至是讽刺和挖苦,有太多的失败和苦水。所以语文老师不能高悬你的“桃子”,不要拿“思想深刻,构思精巧风格独特,语言优美”的要求苛刻学生的作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点滴进步并且适时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快乐地作文,又因为作文而快乐,这是广大师生的永远追求。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一线教师要尽快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努力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并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转变态度,培养习惯视作文为乐事。这样才会有语言活泼,个性鲜明,思想丰富的作文涌现,教师的快乐也莫过于此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7578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