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中华“童蒙教材”的局限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111-01
  中华“童蒙教材”固然存在了一、两千年,在历史的车轮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现如今盛极一时的国学热中,蒙学热的受欢迎度也日渐高涨。我们不知道这种良好风尚是好是坏,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拿来”,在“拿来主义”中也应有一定的选择,认真地甄别内容的选材,剔除一些不符合现今社会价值观的内容。在蒙学热以不同的媒体、单位群体造势的形势下,应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历史局限性。
  一、纲常为要的传统思想与现今社会价值观的不相融合性
  旧文化毕竟不是新文化,中华“童蒙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各个都是精华,而应给予其合理的定位,尤其是在继承其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前提下。所以,它的任何内容都不会超越我们这个时代,我们必须站在这个认识角度的基础上加以明确。中国的传统教育之所以重视道德教育,其最终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秩序服务。“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从军国”,又如“五伦者,始夫妇,父子先,君臣后,次兄弟,及朋友,当顺叙,勿违负”等等。安分为上,内向保守,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紧紧凝固于封建关系的模式中,严重依附于行政权力,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它少了一些奋争的精神而多了许多保守的思想。如:《小儿语》中有句话说:“人生在世,守身实难;一味小心,方保百年。”从中就透露出人们小心行事,安分守己的态度,含有一定的保守性。又看《朱子家训》说:“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就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这些保守陈旧的思想在蒙学教材中被俗化在各处,出现了“贫穷自在,富贵多忧”“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当出力时须出力,得缩头时且缩头”等戒条。在蒙学教材中反映在多个地方,《增广贤文》里“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亲事不管,无事早归”。这些思想与现今社会提倡和谐社会的宗旨多少有一些不相符合。和谐社会统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体现着处处为人着想的新精神。
  二、培养小大人的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的落后性
  蒙学教材的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道,但其中最核心的内容还是要教人学会做人和如何做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口礼仪。”这些正是中国封建传统教育目的方面一贯主张。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学以致其道”等等,就讲的是这一道理。受这个目的制约,童蒙教材体现了德先的原则,这对连话都没说完整的蒙童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如《弟子规》中说:“有余力,则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在童蒙教材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将中国封建传统教育修身的主张,化作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如:“年少时,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言顾行,行顾言”“伤人一语,痛如刀割”等一切,都是以封建的伦理道德来框定蒙童的一言一行,蒙童所做的一切都要受制于蒙学教材中的条框内容。童蒙教材中在有些内容上对蒙童的过高要求令人生畏。如《神童诗・劝学》:“自小多才学,平身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明贤集》:“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朱子家训》:“读书志在圣贤,徒非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等。这些教材教育培养儿童基本品德和智慧,通过蒙学教育不但增长儿童的知识,促进其德性发展,而且还要让儿童“存其心”“宣其志”。这难免让天性纯真的蒙童在学习上有了更多的功利色彩。
  三、传统蒙学教材部分内容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
  传统蒙学读物中依旧存在着一些缺乏民主性与科学性的内容。诸如:“忠臣不事二君主,烈女不嫁二夫郎”“早早起,出闺门,烧茶汤,敬双亲,勤梳洗,爱干净,学针线,莫懒身……”,当代著名学者王炳照先生也说过:“古代蒙学读物,特别是一些宋代以后广为流传的偏重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充满了封建阶级的封建伦理道德说教,渗透着封建文化中及其腐朽的思想毒素。书中充满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等级观念和愚忠愚孝的思想;宣扬以‘三从四德’为中心的‘男尊女卑’观点,歧视、鄙视妇女;散布封建迷信思想、因果报应的唯心论和听天由命、安分守己的宿命论,以消除劳动人民的反抗意识和革命精神;提出读书做官、光宗耀祖、争做人上人的极端利己主义;灌输鄙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剥削阶级意识。”王先生对古代蒙学读物的评价尽管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但基本上概括了传统蒙学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的一面。
  (责任编辑 刘 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784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