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部中小学科技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05年5月,为深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中小学科学与技术教育(以下简称科技教育)的实施状况,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学与技术教育研究中心以云南省新平县为样本县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分层抽样原则,调研组在新平县12个行政乡镇中按经济发展水平分别选取了平甸乡、腰街镇、戛洒镇以及县城驻地――桂山镇作为本次调研的具体对象。调研组走访了14所中小学校及当地教育局、科技局、科协等相关主管部门,与政府有关负责人、学校领导、16位教师、40位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现将调研结果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若干政策性建议做一概要论述。
  
  一、新平县中小学科技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科技教育机制不健全
  从管理层面看,新平县的科技教育缺乏协调管理、统筹安排。一方面,从主管部门到各级学校都没有制定科技教育的发展规划,从而造成各级各类科技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缺乏有效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相关机构如学校、教育局、科协、共青团之间缺乏横向联系,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无法实现人力、物力及其它资源的合理整合。从实施层面看,新平县的中小学科技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模糊。它要么沦为“边缘学科”,要么被纳入传统智育的范畴。科技教育的目标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二)科技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1. 教师队伍不稳定,工作量大
  调查发现:新平县小学的科技教师多为兼职,村小的科技教师则全为兼职。由于新平县是典型的山区县,人口分布分散,村完小均实行“包班制”,即由一位教师负责教授本班的所有课程,并兼任班主任工作。由于大部分村完小为(半)寄宿制学校,教师除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工作(平均课时为30节/周)外,还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2. 教师素质偏低
  新平县中小学科技教师的初始学历普遍不高。在被调查的科技教师中,小学教师基本是普通师范中专毕业,中学教师的起始学历无一人达到本科。调查还发现:由于科技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有的学校无法开设实验课,也不能开展科技活动。
  3. 教师培训不到位
  这表现在:首先,缺乏专门、系统的业务培训;其次,高层次(市级以上)培训的机会太少,通常只有骨干教师有机会参加;再次,教师的培训费用负担较重。分级培训的费用按惯例是主办单位、学校、教师各承担一部分。但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一分钱不出,基本由教师自己承担,学历进修、继续教育的费用也由教师自筹;最后,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教师的培训偏重理论,侧重统一性,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
  (三)科技教育资源匮乏
  1. 教育经费不足
  新平县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社会资助和学校自筹。从财政拨款来看,新平县是玉溪市最贫困的县。该县的教育投入属于典型的“温饱财政”――财政拨款仅够支付中小学教职工的基本工资,其他的教育支出如行政办公费用等均靠社会资助和学校自筹。而后两者无论是经费来源渠道还是数量都十分有限。
  从教育经费的支出来看,绝大多数学校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如校舍维修改建、配套工程建设、校园绿化美化等。调查发现:许多学校面临着拖欠工程款的窘境。以嘎洒镇的小学为例:普六、普九期间共欠债5000万元,仅中心小学就负债30万元。因此,学校开展科技活动所需的经费全靠自筹,可谓举步维艰!
  2. 教学资源匮乏
  首先,缺乏必备的教具和学具;其次,新平县所有的村完小均无专门的实验室,配备的实验器材也仅够教师演示实验用;最后,学校缺乏可供教师和学生利用的图书和信息资源。
  3. 校外资源缺失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的缺失也是制约新平县中小学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发现:当前新平县青少年科技教育几乎全靠学校教育系统独力支撑。县里没有专门的青少年科普场(馆)。在访谈的40名中小学生中,90%的学生从未走出过新平县,也未去过科技馆、博物馆,95%的学生家庭拥有科普书籍不到5册。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极为有限,其对科技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课堂教学。
  
  二、新平县开展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宝贵经验
  
  新平县在经费短缺、师资薄弱、资源匮乏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结合山区实际,摸索出一些开展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创建“种养基地”,培养农业实用人才
  新平县的农村中小学没有像城市学校一样,组织学生搞“机器人设计”“航模设计”等需要高投入的科技活动,而是因地制宜,从山区学校的实际出发,搞“种植(养殖)基地”。以平甸乡的小学为例:至2005年3月,13所村完小共创建种养基地1.7万m2。其中,蔬菜基地9000m2,果木林基地8000m2,猪厩21个,养鸡场、养鸭场各1个。
  有了种养基地,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教导学生把学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学生也可以通过亲身劳动学习种植和养殖的基本知识。农村中小学种养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一技之长,为地方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新型的农业人才。
  (二)吸引社会捐助,利用周边资源
  经费、资源的匮乏是制约新平县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学校通过多方筹措经费来发展科技教育。例如:平甸乡各小学的种植基地就是由当地村委会无偿划拨的。从2000年开始规划种养基地至2005年,平甸乡各村完小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筹资39000元,部分解决了科技活动资金短缺的困难。
  善于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也是新平县农村中小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例如:平甸乡各村小种养基地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规划理念。梭克村完小临近该村水库,常年储水,水资源丰富,学校便创建了养鸭、养鹅场;费甲村完小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区位优势规划了“法国李(李子)”“五丫梨”栽种基地;腰街中学开展科技活动注意结合当地特有的自然、地理、民族环境,其获奖项目――《新平县腰街河谷热区作物的开发与环境保护调查》《嘎洒江流域坝坡莫野生稻调查》就是通过实地考察加上科学分析而取得的研究成果。
  (三)科技创收,弥补教育经费不足
  新平县中小学科技教育以种养基地为据点,在培养学生种养技能的同时,积极将科技种养的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弥补了教育经费的不足。以腰街中学为例:其出售“科技实验基地”种植的榕树、假槟榔、三叶梅、美国冬笋等获得的收益主要用于资助部分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面临辍学的学生。又如:平甸乡的小学,其种养基地的年均总收入达69600元,利用这笔经费,平甸乡各村小不断改善校园美化、绿化条件和增添教学仪器、设备,还陆续资助了86名贫困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以及68名山苏族(属彝族支系)学生完成小学阶段教育。此外,各中小学校种养的蔬菜、鸡鸭除部分出售外,还留有一部分给学校师生自己食用。从而解决了寄宿制学校经费紧缺的困难,不仅使学生的伙食标准得到明显提高,还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三、西部中小学科技教育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一)建立统筹协调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机制
  1. 建立联合互动的组织机制
  青少年科技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为此,有必要建立一个能够统筹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有效的组织体系,以整合、协调多个科技教育实施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实现统一规划、组织、管理,形成联合、互动的协调机制,从而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各种资源,有效地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
  2. 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包括制订相关的法规、提供政策保障、保障经费筹措、实施监测评价等。它对于区域整体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3. 建立多主体参与的运行机制
  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多主体运行机制,有利于突破传统学校科技教育的限制,使学生在各种环境下感受和学习科技知识,培养科技素养。要注意发挥科研部门、企业、媒体以及社会团体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作用。拓宽科学技术普及的途径,实现学校、家庭、社会联合,在更大范围内实施科技教育,逐步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社会化。
  (二)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 加快科技教师的培养
  师范院校应增设科技教育专业,或在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等相关院系下设立科技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方向,还可以在师范院校和其他高等院校开设科技教育第二学位,培养具有较为深厚的科技专业知识、教育基本理论和懂得教育基本规律、方法的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和科普工作者。
  2. 建立多样化的在职教师培训模式
  培训的具体模式有:①以课题为载体,通过研究项目搭建交流平台,使科技教师与研究人员组成研究共同体,相互促进。这一培训模式可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以问题为中心,通过交互、循环的过程,促使研究者和教师共同成长。②以师范院校为依托,进行相对系统的专业培训。这种培训应有别于普通师范教育和学历进修,要与科技教育改革的实际紧密结合,用现代科技教育的理论、方法回答科技教育改革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培训应着力转变科技教师的观念,促使他们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活动设计水平与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培训可采用“边培训、边实践、边研究”的方式进行,其内容应根据不同的培训层次和类型进行选择和有机组合。③以科研机构为基地对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和科普工作者开展培训。这一模式可借助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人力资源及专业优势,提高科技教师的科学知识、方法和技能。④探索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和科普工作者区域性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能够针对当地实际情况,解决当地科技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3. 充分利用社会各界青少年科技教育人力资源
  要拓展科技教育的人力资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编写《科学家走进学校》工作手册,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知道怎样走进学校,把最新的科技信息带到学校,从而充实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队伍。②设立科普奖,表彰和奖励在青少年科普工作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科普辅导员、科技教师。③扩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广泛吸引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等参与科技教育,使他们成为青少年科普志愿者的主力。科普志愿者参与青少年科普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暑期社会实践,在科技场(馆)做义务讲解员,兼任学校科技辅导员等。
  (三)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资源开发
  1.有效利用地方现有资源
  2.开辟科技教育专题活动场所
  3.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资源库
  (马延伟摘自《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2月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供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227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