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必修课程,在研究性教学的指导下,创拟了研究性学习模式:确定研究主题;收集资料,组内讨论;组内实践,探讨评析;展示成果,总结反思;再次实践。研究性教学促进了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成为综合性实践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法
  
  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培养他们查阅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也应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以便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那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探索能力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上。
  《小学语文教学论》是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和重要理论,探究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实际问题,增强语文教育的现代意识和改革观念,完善教育教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基本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
  
  一、确立研究性学习模式,展开探究活动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学习模式由五个步骤组成,依次是
  确定研究主题;收集资料,组内讨论;组内实践,探讨评析;展示成果,总结反思;再次实践。这一学习模式从本课程的特点和任务出发突出了实践性。下面以“走近名师”研究性学习为例来说明我们的活动过程。
  第一步:确定研究主题。
  主要包括分组、成员分工安排、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特征。本次研究主要在小学教育06级1班进行,共46人,分为五个小组。第一至第四小组各9人,第五小组10人。每一小组选出一名负责人,规划和组织本小组的活动。接着向学生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和基本程序,然后各小组围绕“走近名师”这一专题确定自己小组的研究主题。五个小组的主题分别是“名师于永正教学案例研究”、“名师窦桂梅的教学之路”、“名师王崧舟教学艺术探究”、“名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研究”、“名师孙双金教学案例探究”。
  第二步:收集资料,组内讨论。
  根据选择的主题从各个渠道收集资料,小组内交流讨论、筛选比较。第一组围绕“名师于永正教学案例研究”这一主题,主要研究了《小学语文教师》2003年增刊“于永正语文教育教学艺术”专辑,认真讨论了于永正老师的《草》《全神贯注》《圆明园的毁灭》等数篇课文的课堂教学实录,还认真学习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艺术人生》《破译于永正教学艺术的密码》《简析于永正掀起课堂教学高潮的艺术》等文章。这样研读了大约两周,这一小组的学生对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教学特点有了比较深入的把握,为后面的实践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名师的教学风格有了直观的印象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并选定其中的一篇作为下一步实践的课例。其他四个小组也经历了查找资料、认真研读、讨论交流等各个环节顺利进入了下一步骤。
  第三步:组内实践,探讨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论》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而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反复的训练。在这一环节中小组长组织自己的成员对选定的课例进行课堂教学情景的再现,他们轮流上台讲课,之后互相评课。教师在这期间轮流下到各个小组参加他们的听课评课,及时给予一定的指导,使训练更加到位。在这一环节中他们有很多的思考,普遍反映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他们觉得收获很大。
  第四步:展示成果,总结反思。
  各个小组经过大约两个月的训练,我要求他们面向全班进行成果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五名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展示。再通过师生共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各小组写出总结并进行反思。
  第五步:再次实践。
  各个小组带着收获和新的问题进到下一轮的实践探索。
  
  二、研究性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
  
  (一)教师的角色转换
  研究性学习是迄今为止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其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具体表现在如下这样一些方面:(1)及时了解学生研究活动的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点拨、督促;(2)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能告知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介绍方法、补充知识等;(3)鼓励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与学生一起开发校内外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4)采取有效手段对学生的研究活动进行监控,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记载研究情况、记录个人体验;(5)及时做好过程评价,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并做好记载;(6)帮助学生做好总结和反思,特别注意的是最后的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
  (二)学生的角色转换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他们可以单独或以群体的形式来进行自己所喜欢的主题学习活动,他们的地位角色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从属的、封闭的,转变成了自主的、开放的,教师的职责则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的学习主体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彻底认同,唤起了学生的极大学习热情,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开始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从选题、收集资料开始到撰写报告、答辩、成果展示的全过程,都是学生自己的自主决断过程,教师只起指导者和协助者的作用。这种主动性和自主性,将学生从原来的那种从属于教师的角色真正转换到了与教师平等的角色,学生对自己的地位角色有了高度的认同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真正展示了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
  大学课程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承知识,更肩负着创新知识的使命。因此,大学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研究性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成为综合性实践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志科. 研究性学习研究的主要观点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2)
  [2] 谭建伟,曹华林. 研究性学习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设计与实施[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3)
  [3] 邬冰. 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发展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24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