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状况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阐述学校体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为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学校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1.前言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已经是现代健康的重要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独生子女人群日益扩大,现在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出现了很大的困扰,检测出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已经把心理健康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实际上,体育活动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因此体育活动既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能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学校体育担任着让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任。
  2.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
  2.1现状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心理素质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弱点,超过3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合格率仅为20%多,心理健康的优良率不足10%。。从以上看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具体表现在:没有独立意识,依附心理严重,自私自利,缺乏自信心、责任感和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没有奋斗拼搏的精神。
  2.2原因
  2.2.1家庭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甚至是两个家庭就一个子女,家长的过度溺爱造成孩子的心理不健康,还有一些家庭关系不和谐、单亲家庭等,让孩子心中有了阴影,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2.2.2学校教育的不重视
  长期的应试教育,让很多学校片面过度追求升学率,不但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因升学压力给学生造成心理问题。
  2.2.3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进步,网络的发展,社会上一些庸俗的信息走进了当代大学生。由于大学生刚从中学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走出来,脱离了父母的谆谆教导,没有学校亦步亦趋的严格管理,再加上年轻人对新生事物的好奇,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会严重侵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
  3.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3.1体育锻炼能促进躯体器官发育
  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能为人的大脑提供能源和营养。有资料表明,喜欢运动的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的细胞比一般人的多100-150万个,血液循环量能够向大脑组织提供更充足的氧和营养。其次,体育锻炼能防止大脑过度的疲劳,适量的体育运动还能增强智力。另外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从而改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并促进思维的活跃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等得到改善和提高。
  3.2体育锻炼能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情的源头,建立强烈的自信心,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大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培养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体育活动中,很多项目就是在尝试中不断进步,在不断的学习和锻炼中,得到一个又一个突破。例如跳高项目,就是一个不断挑战不断超越的过程,从超越中获得自信。而且经过体育锻炼男生体格健壮,女生身材苗条,也是美的展示。体育的魅力有就在此,在失败和成功中找到自我升华的感觉,增强自信心。
  3.3体育锻炼能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压力、挫折越来越重,大学生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对现阶段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活动一般伴有艰苦、疲劳、激烈、对抗、竞争等特点。在体育活动中,处于落后,不气馁,咬牙坚持,努力追赶;处于领先,不骄傲,继续努力,保持优势;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人的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3.4体育锻炼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精神
  合作与竞争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必然要求。体育运动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双方在对等的规则下进行技战术、体能和心理等方面的较量。同时体育运动又包括个人和集体项目,在集体项目中,团队合作非常重要,因此,要求每参与者的一切行为都要有整体意识,要从全局出发为加强和发挥集体力量而努力。不但使集体的目标能够实现,也能让个人的水平尽情发挥。因此,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培养人的合作与竞争精神。
  3.5体育锻炼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也越来也快,人与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冷漠,而体育活动是人与社会很好的接触方式,能增加人与人的沟通交流,体育活动能让个体在社会活动中的到满足感,找到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丰富个人的生活方式。学校体育在对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能有效的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会爱护自己,关心他人,热爱社会,培养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生观、价值观。
  4.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的要求,也是一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生存的需要,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每时每刻都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他们适应各种生活环境。我们应有效的利用体育这个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开拓一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出一批身心健康的、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李运铭.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8(2):99-100.
  [2]田金华.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J].中国体育科技,2013,39(1).
  [3]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4]兰自力.骆映.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作用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3.1.72-74.
  [5]刘彦.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1.
  [6]王华叶.林岭.学校体育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剖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5.8.108-109.
  [7]方向英.试论学校体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体育世界.2008.10.37-38.
  [8]武俊清.李民国.浅析学校体育如何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J].心理世界.2007.1.68-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24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