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学生诚信素质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号 B
  文章编号 1009―9646(2009)11―0007―02
  摘要 社会要求高校学生不仅要有纯熟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格品质――诚信。和谐社会建设对诚信道德存在强烈诉求,如何有效地开展诚信素质教育,优化大学生人格品质,是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一大课题。本文从诚信品质内涵阐述和高校学生诚信缺失表征及危害分析着手。对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进而提出可行性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校学生;诚信素质;内涵;机制
  
  “诚信”是一种道德信念和品质,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准则。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诚信正遭受着严峻挑战,社会诚信危机已经凸现并且明显波及到高校,对高校学生群体产生很大消极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一技术能力的要求转化为对综合素质的要求,大学生不仅需要纯熟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格品质――诚信。如何有效地开展诚信素质教育,优化大学生人格品质,以贡献和谐社会,是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一大课题。
  
  1 诚信素质内涵
  
  诚信人格,是道德的内在规定性,是人的道德尊严、道德品质、道德境界以及社会道德价值的总和,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与竞争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资格。诚信是为人之道,也是和谐社会人们所需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诚信的基本道德内涵是务真求实,诚实守信,不妄不伪,真实不欺。诚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可贵的精神遗产,一代圣人孔子在《论语・颜渊》中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论语・子路》中曾说“言必信,行必果”,圣人所言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2 高校学生诚信缺失表征
  
  高校学生的诚信缺失首先体现在校园内的学习和求职中,考试作弊蔚然成风,作业抄袭、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屡见不鲜,简历注水,虚拟干部经历,浮夸外语和计算机水平,随意违约等。平时参加学校社团活动,追逐名利,投机取巧,也是不争的事实。凡此种种弄虚作假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严重挫伤学习努力的学生积极性,致使整体水平下降,影响到学生自身质量和社会对学生的评价。
  其次体现在具有社会性的行为中。部分高校学生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恶意拖欠学费等。
  再次体现在同学之间的关系处理中。同学之间缺乏真诚和信任,缺乏对他人足够安全感,致使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不愿意在生活中与人交往。背地造谣中伤,甚至盗窃。最终导致学生孤僻、冷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人际关系的淡漠,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3 高校学生诚信危机原因剖析
  
  高校学生作为有知识文化的群体,承担着引领时代风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也肩负着社会和国家的深厚期望。但纵观全局,高校学生诚信危机的出现,可略作如下分析。
  3.1 社会大局不良信息的消极误导:现实社会和传统糟粕文化的负面影响。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假广告、商标侵权、偷税漏税;文化领域的泡沫学术、假文凭、假职称、虚假文风等;从国家信用到金融信用,从企业信用到个人信用,都有不讲诚信的特殊事件发生,虽不是主流,但影响高校学生的心态。传统封建时代的一些歪曲观念,诸如“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真人”、“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等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们的诚信观念。
  3.2 高校诚信教育地位不够凸显:高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不少高校存在忽视德育教育,以分数论成败的现状。德育工作依然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即便有德育课程,讲授方法和内容简单单一。不少高校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高校日常管理难以持久有力。高校在学生心目中已不再是“学术的圣地,精神的家园”,大学阶段任课教师不管事,班主任名副其实,不少大学生一进校便完全放松,逃课、上网、睡懒觉、谈恋爱、打工赚钱等,在面临巨大压力时就开始难以自控,弄虚作假。
  3.3 学生特殊成长时期的局限:当代高校学生涉世不深,很多都是到了大学才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处世,社会生活经历比较简单,道德心理还不成熟,缺乏理性思辩和分析选择的能力,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面与黑暗面之间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缺乏对不讲诚信危害性的认识。生活中的一些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刺的反面事例,很容易使学生无所适从,形成错误的诚信观。对高校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是需要需要着力培养的。
  3.4 诚信素质评判机制缺失: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约束机制少。诚信基本上是作为道德规范,而非法律规范。诚信建立在道德良心的基础上,主要靠传统、习惯、舆论去遵守,因此缺乏严肃性、连续性、系统性等。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当传统的诚信维系手段渐渐失去了效应,而新的维系手段――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制体系尚未建立或健全,诚信缺失现象便在各个领域不断出现。正是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约束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诚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高校和学生个人特殊成长阶段的共同原因,在面临各种压力时,投机取巧的思想是难以从根本上抛弃的,高校学生诚信危机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
  
  4 加强高校学生诚信素质教育的策略
  
  新时期高校应从多方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增强诚信素质,满足和谐社会对诚信素质的道德诉求。
  4.1 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高校应将道德教育提高到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改变目前高校“重知识和技能传授、轻道德和素质教育”的跛行局面,着力进行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取向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构建、完善和规范他们的人生荣辱观念,使“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概念深入人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诚信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基本保证,高校必须充分认识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从而把诚信重建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好。
  4.2 加强师德建设,明确教育主体队伍诚信教育责任:教师的工作以“育人”为本,而育人之本就是诚信。“为人师表”是给教师的一种责任,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国家优秀人才的责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诚信教育是全体教育事业者的共同任务,应把培养学生的真与诚作为最基本的任务。古人云:“欲正人,先正己。”教师教书育人,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课堂内外言行 一致,充分发挥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守望社会的灯塔,应当把诚信教育作为己任,自觉地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学生自始至终受到诚信思想的熏陶,牢固树立诚倍观念,真正把诚信作为自己终身的行为准则。
  面对社会上的不良事件,教室更难能可贵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观察和认识社会,正确对待诚信的人和学会做诚信的人。让学生在实践交往、处事中养成诚信习惯,同时在实际生活中诚实守信地对人、对事,在“理论一实践一再理论一再实践”的循环反复过程中不断地加强和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地提升诚信品质。
  4.3 建立诚信评价机制,给予诚信教育制度保障:制度问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因此,诚信重建不仅要抓好教育,培育诚信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甚至制裁。诚信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制定信用体系及制度的基础规范,制订对不讲诚信的惩处办法等等。作为人才济济、思想活跃的高校而言,应当是有条件也有必要建立诚信教育机制。机制的完善可以说是诚信建设的保证。
  4.3.1 建立翔实的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实行电子化管理。应从学生入学开始,为其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使其了解到诚信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个人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
  4.3.2 建立完善的诚信评估机制。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来记录大学生的诚信度,对其信用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进行阶段性的评估,载入档案之中,根据评估情况,与年度评优、入党等等相结合,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贷款等。
  4.3.3 建立有效的诚信约束机制。一个人的诚信问题,自我意识固然重要,但有效的约束机制同样不可缺少。将德育建设列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不守信用的行为予以惩罚,比如取消其助学贷款和评优评奖资格等。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纪录延伸到社会。
  4.4 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诚信素质教育环境:加强对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把讲诚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与遵循的行为准则。使“诚信就是金质名片,信仰诚信、践行诚信”的意识深入人心。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使诚信教育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开展诸如讲座、演讲、征文等形式活动。在学生中确立诚实守信的意识,将其作为为人处世的第一准则。强调从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等小事做起,将诚实守信贯穿到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在一定范围内推行“无人监考”考试试点,激发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进行诚信评比、激励表彰活动,对优秀者给予表彰,树立诚信典范,进行宣传推广,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全方面多角度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266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