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农民增收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农民增收 增收现状 影响因素 增收对策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策,提出了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新阶段也出现了新问题,主要是粮棉等多数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供过于求,品质不完全适销对路,农民增产不能相应增收,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5个阶段性特征1978~1984年为第一阶段,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阶段。在这6年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355元,年均实际增长14.8%。农业收入快速增长支撑了农民增收。
  1985~1988年为第二阶段,是农民收入缓慢增长阶段。这一阶段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次提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时期。通过结构调整,使农民收入来源趋于多元化。
  1989~1991年为第三阶段,是农民收入的徘徊停滞阶段,其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0.7%。这一时期,我国不但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农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速度也不高。
  1992~1996年为第四阶段,是农民收入恢复性增长阶段,其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5.6%,现金纯收入年均增长24.4%。这一阶段主要靠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两次提价,同时增加农业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1997年开始的第五阶段,农民收入增收持续下跌。但2003年,中央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实现了农业结构稳步调整,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了4.3%。
  2.农民收入低速增长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农民收入低速增长,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户生产投入的增加,而且对城乡农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一是迫使农民紧缩消费;二是直接影响和制约农户的投入积极性;三是使一度缩小的城乡差距再度扩大,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效应。
  3.如何看待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的问题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解决农民增收的对策思路。既要看到它对农业、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但又必须看到,这是在我国农业、农村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难以避免的现实经济现象,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因此,现阶段农民收入问题与以往农产品短缺的条件下农民收入问题的性质完全不同,现在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
  二、农民增收滞缓的深层原因
  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的深层原因,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和不合理的财政体制,及由此导致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障碍和农民负担过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大,世界罕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的今天,按照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规律,那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应该早已向二、三产业,向城市转移了才对。但是,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东南亚国家慢了许多,城市化率也低不少。
  因此,我国农民收入增幅减缓不仅是由于农产品供给充裕,价格下跌,更主要的则是经济规律与宏观经济环境发展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农民增收日益受市场约束。二是农外产业发展速度放慢与城镇化进程滞后,农民非农业收入锐减。三是有些地区农民负担仍在运行,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四是国家的宏观收入分配政策偏差,影响农民增收的社会经济环境。五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
  三、农民增收的对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步入持续稳定、良性发展的轨道。但也存在着农业结构调整不到位;科技对农业发展推动后劲不足;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增产不增收;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偏弱;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约束了农民增收等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要把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置于整个国民经济政策发展全局来考虑,立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着眼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变更,跳出单纯就农业内部寻找农民增收的小圈子。
  1.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需加大调整力度,真正使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由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增加,向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寻求品种改良和质量提高的方向转变,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从而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2.搞好二三产业,扩大农民增收空间第二、三产业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是农民增收的关键。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使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转,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步伐。
  3.减轻农民负担,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继续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巩固和发展税费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为最终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创造条件。
  4.强化科技兴农,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大力提高农民素质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要使这种教育规范化,特别是要防止乱收费现象出现,让绝大部分农民的子女都能上得起学;三要逐步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使不同年龄段的农民在农业就业过程中都能不断得到发展。
  5.保护生态环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是休戚相关的,要依靠科技进步,及时淘汰破坏环境的农业技术,鼓励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节水、节能、节肥等农业技术。
  6.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关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大思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以便改善农业的基础设施,建立农业保护机制,强化农业母体,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要对农村、农民实施倾斜和保护政策。
  总之,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很多。做好农民增收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任务还相当艰巨。各级政府应不遗余力地抓实抓好,以创新的精神抓好“三农”工作,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瑞华.农民收入增长减缓的原因及对策.农业经济导刊,2003,(9).
  [2]刘韬.如何更有效地实现农民增收.人民日报,2004-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31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