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有人曾对一所中学的初一到高三六个年级学生的作文心理进行调查,不喜欢写作的学生竟达85%。造成这种令人吃惊结果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
  兴趣,就是对某种事物积极的情绪。兴趣的产生,往往源于成功。因此,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首要任务是要让学生拥有一种成就感。那么,怎样让学生拥有一种成就感呢?
  
  一、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作文成功的环境
  
  1.更新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观
  第一,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长期以来,在作文评价中,存在着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不够的倾向:一是对学生的情感理解、尊重不够。我们喜欢用挑剔的眼光来审视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总认为学生抒写的思想感情不够成熟,不够深刻。二是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理解、尊重不够。学生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生活,常常被判为幼稚、琐碎、不典型。这样一来,学生面对写作常常怀疑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价值,不敢写自己的普通的生活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只好撇开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而编造生活,装腔作势,故作高深。
  第二,不要求全责备。在作文评改时,我们喜欢用范文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把评改的着力点放在挑毛病上,有一点毛病就意味着作文的失败。事实上,任何一篇文章都能挑出毛病,即使经典之作。对于学生作文的评改,当然应该指出问题所在,并在指出问题之后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应是发现、发掘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的优势和特长,并帮助其进一步发展。
  第三,要学会欣赏。在以往的作文评价中,教师缺乏欣赏的意识和心情,即使学生写出了在教师看来是“优秀”的作文,教师给予的往往是“表扬”而不是欣赏,更不是激赏。表扬是馈赠,是“我”与“他”的关系,而欣赏才是平等的交流,是“我们”的情感共鸣;表扬诉诸价值判断,而欣赏诉诸审美价值。欣赏更易于通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乐。因而,对于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作文中的某一闪光点,最重要的不是堂而皇之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激赏。一次对学生作文发自内心的激赏,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作文态度和精神生活。
  第四,评语要恰如其分,富有个性。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的心血,每一个少男少女都羡慕身边有文章发表的人,如果千辛万苦创作出来的作文,得到的是千篇一律、浮光掠影的评语,学生就会觉得劳而无功、无所适从,学生对写作的亲近感、热情心就在一次次“外行人”的空洞指导下逐渐消失,甚至走向逆反。
  
  2. 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课堂是学生的主要阵地,他们的活动天地毕竟不宽广,他们的见闻和情感体验有限,因而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就是教师的一大任务。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活动,如参观、游览、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劳动等,指导学生组成各类兴趣小组,如科技制作、摄影、美术、音乐、民俗等,让学生去观察四季的变化,体验世间的嬉笑怒骂,让他们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深入到社会。“一根鱼刺”、“一盘棋局”、“一次改选”、“一场战争风云”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来源。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这样,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利用写作“干预生活”的能力。
  
  3.给学生一个锻炼写作的广阔空间
  教师要努力更新作文教学观念,不能将写作局限于一种文体或特定的要求中,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应用性强的文字,如消息新闻、对联谜语、知识小品、故事新编、文章赏析、打油诗顺口溜等,一者使学生有话可写,二者联系了生活,达到了作文的功利性目的。
  教师要根据现实生活的需求,及时寻找让学生写作的机会。如学校举行文体活动,可组织学生创作开幕词、闭幕词、出简报、写新闻报道;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积极撰写稿件,组织投稿。
  教师要拓宽学生写作的渠道,不能将作文局限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景中,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练笔的空间。如:让学生准备一个“随笔本”,随时进行作文练笔。随笔本上的作文,内容不限,体裁不限,让学生将当天、本周、近段时间内自己感触较深的人或事写下来,并持之以恒。
  
  二、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成绩的平台
  
  1.口头发表,让学生感到“我还行”
  口头发表,具有方便、灵活、经济,对习作质量要求不高等特点,是“后进生”发表作文的主要途径。目前,每个教学班有学生,少者二三十人(乡村),多者七八十人(城区)。由于学生习作水平差异性大,尤其是后进生很难有交流展示自己作文的机会。他们看不到自己的进步,饱尝着失败的痛苦。如果教师在班上搭建一个以“后进生”为主体,让“中、优生”共同参与的口头发表平台,再给“平台”取一个“后进生”喜欢的,好听的名字(如小喇叭广播,习作之声等),让“后进生”在小组或全班自己读自己的作文。读后,老师、同学再及时加以鼓励性的点评(如,某同学在某些方面有了哪些进步,如果再注意些什么,你的作文就更棒了)。在点评中,让“后进生”既享受习作的快乐,又明白努力的方向,感受到“我还行”!
  
  2.办报发表,让学生感到“我能行”
  中等学生约占班级总人数的三分之二,是班级教学的主体。自办报是他们发表作文的主要阵地,是培养他们成就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形式主要有学生个人报、组报和班报三种。1.学生个人报:要求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报名、题花、栏目由学生自主决定,报纸内容主要是同学和自己的习作;报纸大小和办报周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中等学生一般可半月一张。2.组报:是指组内几个同学共办一张报纸,主编、编辑由组内同学轮流担任,同学之间既分工又合作,扬长避短,确保报纸质量。组报的质量通常高于学生个人报,是中等生发表作文的重要平台。3.班报:是班内级别最高的报纸。为了保证它的权威性,建议成立编辑部,由编辑部组稿,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尽力让中等生有盼头,能尝到甜头。值得注意的是办报不是目的,在办报后,要及时开展经常性的读报活动,在读报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到习作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让中等生培植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3.编书发表,让学生感到“我真行”
  在中等生面前,优生总想展示自己,希望老师能给他们机会。而“编书发表”这一平台的建立,正是优生所需要的。编书发表要做得一本正经,像模像样。笔者建议在机构上设立编辑部,教师任顾问,学习委员任主编,优生担任编辑。在编书前,让优生收集平时习作中的优秀作文,先由小作者自己修改,再由编辑(优生)修改,最后由主编在征求老师的意见后定稿。在编书时,教师要作适当的指导,最好一学期出版两册。在编书后,还要注意开展读书活动。在编书和读书的过程中,优生既为自己服务,又为其他同学服务,能树立起自豪感和成就感,感到“我真行”!
  
  4.投稿发表,让学生感到“我最行”
  每个班都有作文写得特别好的学生(尖优生),他们的发展也不可忽视。尖优生有实力,又特别希望自己能在有关报刊上发表作文。叶圣陶说过“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再修改,并注意向有关报刊推荐,尖优生发表作文并非难事。我在从事语文教学中,就有30多名学生先后在全国、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了50多篇作文。当他们发表了作文,拿到了稿费时,心情无比激动,有不少学生对我说过“我喜欢作文,我还要发表”、“老师,你看还是我最行哟”、“老师,长大我要当作家”……实践证明,只要积极鼓励学生投稿,让尖优生充分展示自己,他们就会持续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532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