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提出了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运动 心理健康 影响
  
  无论是在心理还是生理上,大学生都处于一个成长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他们对各种事物还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当理想和现实发生错位时,便会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情感上与其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对国家、民族和社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对于健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体育运动是以保持和提高体质为目的的有计划、有内容安排和重复从事的一项身体运动。体育运动不仅对个体心理与社会适应性具有影响,更能作为一种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必然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本文将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有着多种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通过调查了解高校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分析引发其心理障碍的各种因素,能更好地指导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等多种调适方法,缓解心理紧张情绪,锻炼意志,培养能力,增强体魄,促进身心健康,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著名心理学家说过:“青年初期,最宝贵的心理成果是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随着自我意识的深入发展,大学生的自尊心越来越强,虽然患各种严重躯体疾病的不多,但由于受就业、自卑、早恋等问题的困扰,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也不小。而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正常的生活。多数研究表明,长期体育运动与短期身体活动都可以产生良好的情绪效应。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问题,属于运动心理学范畴。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这一领域已经引起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高度重视。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与生命息息相关。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体育运动为学生身体健康提供坚实基础
  
  体育运动会增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整个机体的代谢增强,为人的健康和长寿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体育运动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人的判断能力。坚持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明显提高脑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如缺乏必要的体育活动,大脑皮层的活动能力下降,就会造成平衡失调。体育运动对心理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不断获得挑战自我的成功感,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都能得到增强,运动技巧得以提高。体育运动能改善情绪。心情郁闷时去运动一下能有效宣泄坏心情。尤其在遭受挫折后所产生的冲动能被升华或转移。通过大量运动后的流汗过程,能产生愉快、轻松和自我满足的感觉。因此,适宜的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达到自我放松,尤其能使有忧郁情绪的锻炼者获得心理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消除忧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为物质基础。体育运动能促使学生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体育运动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21世纪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强烈竞争意识,才可能在步入社会后立于不败之地。校园体育文化中的各种竞赛活动,包含强烈的竞争精神、挑战精神、超越精神和合作精神,这些精神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现代意识有着独特的作用。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截,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能够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参加校园体育运动,能促进自身各种心理素质的不断发展和个性的日趋完善,把自己锻炼得更加勇敢、坚强、自信、机智、果断、开朗、热情,这也是其他活动形式所不及的。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学生可从中感悟这些精神的意义,体味生活,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产生的整体效益
  
  首先,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沉着果断的品质,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其次,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此外,体育运动能促进行为协调,能使人际关系和谐。由于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在体育运动中的人际交往,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融洽关系,团结协作。体育运动大多在规则的规范要求下进行,每位运动员都会受到规则约束,因此体育运动对培养人良好的行为规范有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最后,体育运动能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合作与竞争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运动是在规则的要求下,使双方在对等的条件下进行体能和心理等方面的较量。体育运动既是身体活动,又是一项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自信心的增强。
  
  四、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体育运动途径
  
  体育运动能培养人的意志。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等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首先,使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有明确的健身目的和强烈的健身欲望。其次,要不断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精神。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要尽力使体育运动轻松起来。可以找自己亲朋好友一同参加健身活动,在活动中相互鼓励,共同创造欢乐的气氛。要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多参加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跳舞等健身活动,尽量使活动与娱乐相结合。最后,要掌握心理调节方法,不断地调节心理节奏。教会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心境和意志。如我们在跑步前,稍作整理,深呼吸,放松心情。当看到自己运动过后气色很好,肌肉强健,大量流汗时,精神马上会振奋起来,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体育运动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和健康的心态均起到积极作用。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在体育运动教学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心理健康特点与高校体育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规律,利用开展符合学生健康心理特征的活动来保证体育运动的效果;也应注意利用体育运动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通过积极开展高校各项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身心并进,是现代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方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571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