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两课”互动式教学有效性的生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互动式教学有效性生成是“两课”教学改革目标实现的主要方向和突破口,对“两课”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完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实现“两课”互动式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教师,在于教师不断发展提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有效性生成两课
  [作者简介]周鑫(1977- ),男,湖北孝感人,孝感学院政法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湖北孝感4321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4-0085-02
  
  一、互动式教学有效性生成是“两课”教学改革目标实现的重要突破口
  课堂教学是实体教学,由一系列的课堂内外的课程教学资源构成,受一定范围的时空条件约束或界定。但是,课堂教学并不仅仅由实体条件来定义或构成,它的存在更是由一系列的动态关系构成,包含教师、学生、教学方式手段与教学环境等诸因素及其间的相互关系。以这些实体条件和动态关系相互作用为基础,互动式教学有效性,也主要是指课堂主体所获得的学业进步、素质提高和整体发展――当然首先应该是学生的进步或发展生成,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的根本目标。高校“两课”教学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优势与优良传统,其最有效性的政治目标和任务是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传承给教育对象(大学生),在全社会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统一认知和心理认同感。
  在当前“两课”互动式教学改革中,关于教学中发生的活动与关系性质的讨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观点。互动式教学的有效性,究竟是预成的、即成的,还是生成性的?互动式教学是在以学生科学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师生互动、学生与课程资源互动、学生间互动和学生与教学环境间互动等要素构成,且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程序;是以语言为中介,以对话、交流、沟通、协作等互动方式为实践旨趣,促进互动主体取得更大视界融合的一种教学原则与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互动式教学有效性不是预成的或既成的,而是在互动中生成的,不仅在存在意义上生成,而且在方法意义、价值意义上生成。互动式教学有效性基于但并不限于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安排,而且更是基于课堂中师生间互动情境与课程资源等的客观联系与主观调度,形成于诸多因素的系统综合与定向建构。基于互动式教学有效性生成及生成过程中的这些实体条件、诸多因素,活动关系也就成为“两课”教学改革目标实现的重要突破口,不断发展的“两课”教师教学综合素质同样须面对这一基点并以此为契机,开创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二、互动式教学有效性生成对“两课”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把互动式教学有效性生成因素分为两大类:系统内部因素和系统外部因素。
  (一)系统内部因素及其变革要求
  1.教师的教学艺术,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经验和自我意识,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准备、设计与安排,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关注、分析与重视程度,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总结与反思等。教学艺术是教师拥有良好的教学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与教学有效性生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教师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丰富的阅历,又能不断地根据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科学地掌握启发引导学生的方法,这是互动式教学有效性生成和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的关键。当一个教师能够根据课堂、学生的需要对教学理念、过程和方法进行综合性的适应选择,并且对此有着很高的自我调控意识,那么互动式教学有效性的生成与实现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2.学生的学习品德,即学生的学习心理、观念与自我认识状态,学生的学习准备、行为与习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分析、选择与反思等。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观念、行为与习惯以及对学习本身及目的的自我认识与反思,与互动式教学有效性生成也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是处于主动还是被动状态,对教学有效性的生成以及教学的人文关怀与人文同化的实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一个学生对课堂教学抱着积极的态度与观念,并有着良好的学习心理、行为与习惯,通过课堂教学学习知识、认知世界和自我意识时,这样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才是有效的。在互动式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行为与习惯,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德,逐步提高关心学生学习的人文意识与素养。
  3.教学活动与过程,包括教学的课前准备、目标确定、内容组织,教学过程的组织策略设计、方法技术选择,课堂互动活动的设计、调整与应用等。互动式教学是教学双边活动的有机组合,若想使互动式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则必须对互动式教学中的诸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设计与把握,这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培养始终围绕教学的中心任务――产生新知识、新技能以及新观念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4.课堂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的很多方面都与教学成功与否有关。课堂的教学环境是课堂内自然因素与社会条件的总和。自然因素也可以称为物理条件,包括课堂教学所需的硬件设备、设施和人体工学条件等,比如多媒体、课件、幻灯、实验设备、仪器等等。社会条件主要表现为学生规模、专业结构、群体特征以及课堂环境氛围等等,这些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对于教师来说,他所面对的任务是需要考虑哪些环境因素对学习活动是适合的。当学生人数多且群体差别特别大的时候,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就显得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师生通过更多的互助协作使这些劣势转化甚至成为优势,这对教师的沟通协作能力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二)系统外部因素及其变革要求
  1.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目标规划、激励机制,学生的教学管理、学习考核、评价体系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对互动式教学有效性的生成,不仅是制度上的保障,更是方向上的指引。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其办学宗旨和目标规划的主要单位和过程,学校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也是促成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的重要因素。教学虽无定法,但也要遵循一般规律,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在遵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教学意识与水平。对广大“两课”教师而言,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关注师生发展,更要关注学校教育事业的整体进步与发展。
  2.教学传统和文化氛围。教育的对象是师生群体的文化生长。一所学校是重视文化生长的氛围还是重视功利培养的氛围,对于互动式教学有效性生成是至关重要的。课堂是师生相互交往和实现人文同构与人文关怀的地方,过于功利的教学传统或文化氛围,必然会使师生对知识的态度出现扭曲和变形。
  3.学校的教学资源,即学校环境、管理条件与教学设施和设备等。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学校的资源条件起着不同的作用。在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采集、整理、加工和描述已经成为学生必备的常识,也是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和熟悉的生存生活方式。学校的资源条件对于课堂教学中思维方式的转变也就有了很大的影响,在互动式教学实践中,学校和教师都需要审慎地考虑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的物质因素,知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及教学质量高低与科学地使用学校教学资源密切相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57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