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计算机基础教学担负着信息技术在各学科领域的普及与应用的艰巨任务。为了使大学生具备应有的知识和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近年来我们努力做到以应用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新要求。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
  [作者简介]于平(1964- ),女,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人文社科基础部副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计算机基础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学。(北京 10010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6-0109-02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其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软硬件技术,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教育部要求在高中逐渐普及“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因此,大学的计算机教育不再是“零起点”;另外,2006年教育部对颁发的《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做了修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增强了各个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灵活性。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近年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和尝试,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
  
  作为学生创新思想的启迪者、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改革不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把创新教育有机地统一在教学活动的各环节之中,使教学的主体――学生积极投身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牢固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而且具备应用计算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1.培养创新意识。所谓创新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科学技术、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已使创新成为每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必备素质。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日新月异,需要大批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敢于提出别人未提出过的想法,敢于做他人未做过的事。
  计算机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的特点。教师应结合教材,大胆地进行教学设计。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和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外,还应更多地利用课堂设计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PowerPoint的教学中,可以利用VB中的控件实现交互界面的设计,使演示文稿具有动态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画软件制作、辅助教学软件制作等,把学生的优秀作品重点展示、交流。
  作为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完善考评体系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自学能力。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知识更新加快,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就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适应后,再适当加大难度。如学生掌握了在Word中对图片的各种编辑操作后,可自学对艺术字的各种编辑操作;掌握了Word和Excel的基本操作后,可自学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后,必然会在平时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索,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导及自己的上机练习,掌握的知识会更快、更扎实。同时也会使课堂教学能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树立团队精神。一个计算机应用开发项目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而是靠一个团队,多人分工合作完成。部分课程完全可以分组进行课题研究开发,例如在讲授完Excel的所有操作后,我们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综合作业的设计;在学生掌握了“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后,我们也会安排以小组为单位的项目开发。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辩论、协同等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学生既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互助。通过这种团队合作与沟通,便于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以达到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分层次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学期初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统一测试,然后根据学生的意愿及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级。成绩优秀的学生,可免修原教学内容,直接参加提高班课程的学习;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执行原教学计划的学习;对于未达标学生进行课堂重点的指导和帮助。总之,采用分层次教学,能够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学生,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主动学习,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2.加强实践教学。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只是一门工具课,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这种工具为专业服务,因此,教师应当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培养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每个知识点有一个相关的实验,学生根据教师讲的内容进行。然而往往这些实验之间的关系不大,难以把各个知识点融合起来进行有效的综合练习。为此,我们为课程的每一部分(如Word,Excel,PowerPoint)设置了综合性的实验,使学生在学完本部分内容后,通过一个比较大的实验,把多个知识点融会贯通,不仅达到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实验环节方案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单元练习的设计和综合作业的设计。(1)单元练习的设计:根据本堂课内容,设计单元练习。如用Word对宣传小报、毕业论文、客户邀请函进行排版,用Excel实现学生成绩表设计、商场销售数据分析、企业工资管理,用PowerPoint制作公司产品推广报告。由教研室提供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一套单元练习。通过这些单元练习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2)综合作业的设计:设计内容与学生专业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本着自愿的原则将几个学生组成一组,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具体的实际应用任务。如餐饮系学生设计一个饭店菜单,英语系学生设计一篇全英文报刊,财会系学生设计一张财务报表,等等。设计完成后,由小组提供设计报告,并由小组通过课堂演讲的方式汇报课程设计结果。
  3.改革考核方法。考核是教学体系中最敏感的环节,对教学双方都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全过程。因此,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衡量教学效果。
  针对计算机学习的特点,我们对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评方法和模式进行了改革。2006年,引进机考系统,实现了出题、成卷、考试、阅卷过程的自动化管理。课程全部采用基于网络环境的无纸化通用考试系统;机考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客观评判,而不是“纸上谈兵”;考题由大量的应用操作题目组成,每道操作题目都是根据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编制而成,体现某一种计算机技能和方法。实践证明,在计算机上考试可以比较客观地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并缩短了考评步骤,提高了考评效率。
  另外,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中,加大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查,将考试成绩分为三部分:平时作业、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各部分所占比例为20%、20%和60%。我们不以一次考试的成绩来判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而是注重对其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平时作业是针对每一部分内容的大作业,通过作业设计给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真正用于实际当中,借此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期中、期末均采用无纸化上机考试方式。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大研究的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院是一所应用型大学,但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必须进一步加大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的力度。与专业教师相比,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进行科研、教研的面相对较窄,深度相对较浅,因此应当在如何与相关专业相结合、如何培养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等方面开展研究。计算机教学内容应面向专业应用,教学内容要实用化,应将最新的科研成果、最新技术发展引入教学,使学生参与本专业和计算机相关问题的开发工作,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路子。
  2.加强计算机知识后续化学习,提高计算机知识的系统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仅有一学年的时间,这样学生在结束计算机知识学习后,基本上以自学为主,很难系统地学习新的知识和进一步提高。为了让学生能掌握更多计算机应用和使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还可开设多门计算机方面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选修不同的课程,加强计算机文化修养。根据旅游院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可以开设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网络与数据库技术、平面设计、三维动画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课程供学生选修。
  3.引导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作为计算机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传授给学生所有的知识,大部分知识的学习还得靠学生课外自学。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变“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的一生大部分知识的掌握,其实都是靠自学获得的。从古至今,一些有成就的人士之所以能够在一生中有所作为,是与他们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分不开的。学习不是学生时期的阶段性行为,而是一生的事。除了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外,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充分施展才华、展示自己新奇想法的机会,也可以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另外,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竞赛,通过表彰奖励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闫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
  [2]董欣.浅谈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8(5).
  [3]徐晓丽.浅谈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7(2).
  [4]王慧儒.大学文科类学生计算机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12).
  [5]徐平洲.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582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