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把乐学落到实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它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辅助工具;能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针对这一特征,我尝试着将具有直观、逼真形象效果的多媒体教育手段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辩证地将学生主体与电教客体有机地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点燃思维的火花
  
  在阅读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
  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羊是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教师采用求异法,边用电脑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有位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我随机演示出狼掉进陷阱里的样子,同学们看了高兴得直拍手,求异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火石头上。”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它凭自己的聪明智慧,从理智上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学生们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培养了思维的独创性。
  
  二、运用多媒体.图文并茂,丰富观察的感受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语文课中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
  例如:教学《我叫足球》一课,学生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看到足球场上热闹的场面,兴趣立刻就上来了,而当他们看到那些著名球星的照片时,更是兴奋不已。从这个兴奋点上发散开去,足球的起源、发展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就水到渠成地被学生理解了。
  
  三、运用多媒体,形象感知,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能力的源泉”。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实践证明: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而且还使学生形成了思维的表象,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很多事物都是抽象的,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各种多媒体,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其中的奥秘。多媒体可以做到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训练语言,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图画不等于文宁的说明,且能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人们学习知识,都离不开想象,阅读教学更是这样。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口头表达能办也是很重要的。低年级学生天真可爱,诚实无瑕,他们通常是心中怎么想,口中就怎么说,眼里看到什么,嘴上就说什么。但由于年龄小,知识有限,说出来的话不完整,不够好。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五、运用多媒体,以说促写,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是学生作文的起步。如果这个时机不把握好,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样将会为今后的作文教学设置了一道门槛,使教学陷入被动。卉‘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计算机进入课堂,为学生的写作创设了情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
  在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时,当学生观察了小猫后,我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4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小动物?”“有趣!”……我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我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所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声响,给学生以多种的感官刺激,学生的情感被激发,那么智慧之门也会随之打开,产生“乐学”的愉悦感,真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64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