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学校德育中的孝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的多数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十分严重,而对孝德教育更是置若罔闻。本文列举了目前学生孝德缺失的现状,初步探讨了学校实施孝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式方法。
  关键词:德育;孝德;内涵;思维训练;情感陶冶;行为训练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6)05-0063-0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教书育人首先是教学生做人的方法和道理,将孝德教育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既是历史的传统又是时代的要求。
  
  一、当前学生孝德意识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家庭以独生子女占多数,家长们多数以子女为中心,而忽视了对老人的关注,因此广大青少年孝德意识极为淡薄。同时,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重智力教育而轻道德教育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学校孝德教育现状令人担忧。
  2005年大连市老年学学会的孝文化课题在全市近千名中小学生中以无记名调查问卷、座谈、走访等形式进行的孝亲敬老问卷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对孝道有关知识比较缺乏。有38%的小学生和31%的中学生从来没有听过任何有关孝亲敬老的传统故事,有些学生甚至把学雷锋、做好事也当成是孝道。尽管96%的学生表示为古今孝子的事迹感动,但他们中却有超过65%的人经常与父母顶撞、发脾气。在关于社会敬老方面的调查中,乘车时既能让老人先上、又能为老人让座的仅占45.7%;而随机访问在学生较集中的公车站点等车的老人时,他们对学生与老人争上车、抢座位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种的,但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独生子女的一个共性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别人为自己服务都是天经地义的,自己却不愿意为他人多付出、从未想到还需要多为他人服务。这种情况不改变,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可能具有健全的人格,就会影响到我们民族的未来。
  
  二、孝德意识教育与孝德内容的确定
  
  今天讲的“孝道”,已经不完全是旧孝道,是剔除了旧孝道中的糟粕,以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对父母尽孝心,关注老年人。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体现,也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在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需要建立新型代际关系的要求,对于传统的孝德,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也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其加工和改造,抛弃其封建的消极的方面,吸收利用其科学的积极的部分。剔除绝对服从的封建权威思想和等级观念,赋予孝道以新的时代内涵――即提倡人格平等、独立思考、具有创新精神的新的孝行,将个人对自己父母的孝敬推及至他人的父母,将对自己家族老人的孝敬推及至对全社会老人的关爱,从而营造更加友爱和谐的新型代际关系。
  我们所确立的孝德内容是与整个社会主体的实践紧密相联的,是指以家庭孝德教育为基始点、以个人孝德的养成为基础,由个体到集体、由家庭到社会,在老龄化社会中以老年人指向性的人格平等、义务并行互益、注重爱敬感情、强调自律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三、学校孝德教育的实施
  
  学校是青少年聚集最集中的地方,通过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活动等途径和形式对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对他们自觉践行孝道,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良性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因此,应将“ 孝”列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各门课程均可因势力利导,加入相关孝德内容,尤其是思想品德课,应增加和突出孝文化的内容。学校也可多组织-些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孝文化课外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们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习惯。
  孝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部分,既是学校专门的德育课程的组成部分,又包含在各门具体课程的教学和学校的校园文化等隐性课程之中。
  
  (一)灵活运用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
  1. 思维训练法――谈古论今,宣扬孝德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孝德教育传统源远流长。充分利用古代的孝德材料,运用讲授法和谈话法向学生宣传孝德的由来和意义,让学生们积极讨论相关问题,加深对孝德的理解。
  2. 情感陶冶法――以事明理,走近孝德
  这种方法主要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通过各种活动揭示“孝”是我们自古相传的优秀传统,通过一个个孝德故事,诠释出“德孝”文化的真谛,让学生受到感染,加深对孝德的理解。
  学校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受到感染。湖北孝感市的孝丰镇,自1989年以来,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优势,在全校1200多学生中开展孝文化教育,把传统的孝文化与时代精神融会一体,教育学生既要当家庭的孝子又要做时代的孝子,把孝心献给家庭、爱心献给社会、忠心献给祖国。,每学年都要在学生中开展评选“百名孝子”、“十佳孝星”和“最佳孝敬班级”活动,举办孝子演讲比赛、孝文化知识大赛,组织学生收集当地民间流传的孝子故事,邀请孝子贤媳到校现身说法,以图画、广播、校报形式,将传统的地域文化与风土人情相融合展开教育,生动地再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陶冶学生心灵和情操。
  3. 行为训练法――分清是非,实践孝文化。
  孝德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孝行实践,只“知孝”而不“行孝”,或对别人有“劝孝”之言,而对已无“尽孝”之行,就难以达到提高自我道德修养的目的。因此,学校更为重要的一步就是引导学生边学边做、知行合一,将孝心活动中接受的教育转化为具体行动,既要在家庭中施行,又要在社会中推广。深入开展“孝心”教育,以“寻孝子”、“学孝子”、“做孝子”为教育基本过程,从小培养学生爱家人,继而爱同学,继而爱社会的感恩质量。
  学校在讲解孝德文化的同时,可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德育作业,比如给妈妈洗脚、给爷爷奶奶捶背,等等。学校可以有组织地开展了以“看敬老书、写敬老文、做敬老事”为主体的孝亲敬老系列主题活动。同时,可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用各种方式为老人们送去了一份体贴和关爱。志愿者服务小组可以组织同学们参加敬老爱老服务活动,如设计制作敬老宣传传单、墙报和黑板报,在各个居民小区进行敬老爱老美德宣传;或者前往各区福利院敬老院、各合作社区孤寡老人家中,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陪老人们聊天逗乐、替老人们端茶送水果、陪老人散步等。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学生们将敬老爱老的孝文化精神发扬光大。
  
  (二)家校结合,倡导孝德
  学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形成良好道德质量的重要场所,但必须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尤其是在学生孝德的养成问题上。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学校在学生入校前有必要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父母对孩子孝德培养的基本情况,即一些基本的目的、内容、方式方法与手段以及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尤其要重点了解孩子对此的态度和认识。然后向家长说明学校实施孝德教育的目标和具体细则,共同探讨家长如何配合学校的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要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三)与社会孝德教育接轨,感受孝德
  学校孝德教育还需要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之下,在社会孝德的熏陶中逐渐形成。学生孝德意识的最终形成,孝德社会化是在社会实践中完成的。
  那么,如何让学生的孝德意识社会化呢?方法有多种。一是以地域的物质文化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孝文化。二是积极参与社会的孝文化活动。三是积极支持老年活动。
  综上所述,必须在学生对孝德的价值和新时代孝德的内涵有充分认识的情况下,采取恰当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密切配合,学校孝德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①檀传宝.学校教育原理[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②宁业高,宁业泉,宁业龙 .中国孝文化漫谈[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
  ③李春秋.中国传统伦理精华(下)[M]. 上海:同心出版社,1993.
  ④汪万秀.儒家伦理与传统文化[M]. 宝鸡: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⑤徐向群.论传统孝道及其现代价值》[D]. 曲阜师范大学,2003.
  ⑥魏英敏.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建设[J]. 浙江学刊,1996,(2).
  ⑦郑智辉. 论传统孝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冲突和整合[J].宁夏社会科学,2003(2).
  ⑧何磊.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 [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1).
  ⑨吴锋. 论孝传统的形成及现代际遇[J].孔子研究,2001,(4).
  
  责任编辑 星 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684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