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之师资建设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指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要以未来的发展模式为前提,协调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分析了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师资障碍,从更新教育思想,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培养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建设要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教师队伍;问题障碍;建设对策
  作者简介:邱华珍(1956-),女,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0)08-0080-02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致力的奋斗目标。在实现职业教育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同时,如何实现职业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职业教育从教学观念、思想、理论到手段、方式、模式等的根本性变革,“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这场变革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关键在师资,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职业教育就无法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指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要以未来的发展模式为前提,协调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究其实质,其一,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办学形式等方面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寻求职业教育的整体性、协调性和综合性发展;其二,职业教育的发展应满足社会和谐的发展需求,构建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教育资源,丰富内涵建设,使职业教育的受益面越来越广,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越来越高;其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以教育对象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发展目标,要从塑造被动适应技术发展的人向培养主动参与技术设计的人转化,兼顾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实现就业导向教育目标和个性发展人本性目标。
  
  二、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师资障碍
  
  (一)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重视不够
  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经济生产一线培养了大批适用型的技术人才。办学理念向就业导向教育转化,多元化校企合作,针对工作岗位调整教学计划,为培养对象提供毕业后“零距离”就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已成为广大职业教育进行教学改革的共识和举措。但是,在教学理念的转变过程中,目前尚存在两种偏差,一种是“表热内凉”的职业教育,即对外宣称的是职业教育,对内实际追求的是“专升本”的培养目标,致使教师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停留在学历教育的桎梏中,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轨道。另一种是“矫枉过正”的职业教育,即片面理解培养目标的要求,似乎职业教育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学生熟练的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而文化课只不过是职业教育的必要点缀,是学生的一种调味剂。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强调职业技能的就业导向教育,忽略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本教育目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适应能力差、工作不敬业、人际关系紧张、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不强等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不高,已成为用人单位对学生不满意度的主要体现。
  (二)教师队伍力量相对单薄,教师综合素质整体不高
  1.教学任务偏重,教学水平难以提高。职业院校师生比高于1:20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学负荷的过大,使得一些教师每天疲于备课、上课、改作业,与学生沟通少,与教师交流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个别教师为减轻压力,自行降低标准,减少学习内容,降低学习难度,出现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的现象,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个别教师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对必须的业务提高缺乏钻研,对科研有畏难心理,在教学改革和科研方面很少有突破,导致教学水平徘徊在低水平状态。
  2.实践历练不够,实训教学能力偏低。职教院校的师资大部分还是来自高校,他们普遍缺乏企业经历,对职场了解肤浅,实践缺乏积累,技能操作缺乏历练,对专业目标工作岗位的业务要求常常难以理解到位,由此在教学中对专业知识的讲授难以做到“必需、够用”,实训实习对学生的指导难免“隔靴搔痒”,这种“先天不足”导致教学效果往往难以达到教学要求。
  3.内功积淀偏浅,精英骨干相对缺乏。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师资底子较薄,真正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兼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还比较紧缺,特别是新型专业,师资方面更是困难户。从职业院校产学结合做得比较成功的案例看,聘请经验丰富的行业能工巧匠做专业兼职教师往往是最合适的选择,在企业对毕业生的用人要求方面,他们体会最深;在指导学生进行实效性的实训实习方面,他们常常能以“一当十”。但学校在聘请这些兼职教师时,往往因人才难觅而“一将难求”。
  (三)社会认可度较低,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突出
  由于现存的教育弊端,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读职业学校是考不上理想大学后的无奈选择。在人们的潜意识里,职业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与普通高校教师相对偏低,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期望值实际又比较高。企业方面要求职业教育能尽快培养出各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实用人才,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实际生产力;家长方面寄望职业教育能让学生学得一技之长,获得就业的通行证。这些期望和要求无形中就转化成为了职教教师的心理压力。加之职业教育具有随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时代性和特殊性,教师需经常进行知识的更新,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多项技能,由此职教教师的工作强度普遍高于一般高校教师。目前我国职教教师的工资水平相对偏低于其他教师,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中付出的劳动与其应获得的社会所认可度相对不平衡,致使一些职教教师的积极性受挫,日积月累,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显得日益突出。笔者对所在学校教师的心理调查显示:64.3%的被调查教师有工作倦怠;66.7%的被调查教师心理亚健康状况比较明显;51.3%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很大;59%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是很满意。一些教师频频跳槽,外聘教师难请,都与待遇过低、工作倦怠有关。
  
  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一)更新教育观念,明确“社会发展需求”与“个性发展需求”并重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是直面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它具有两项功能,一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直接创造价值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二是在让学生获取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就业机会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的潜力、发现学生的价值,使其有能力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主动参加社会进程和工作世界的设计,成为对国家有用、对社会有责任感的“社会人”。前者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后者承载着满足个性需求的重任。
  就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而言,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以自己的劳动成果,把“社会发展需求”与“个性发展需求”高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高新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需要大批智能与体能相结合的新型职业人才,企业欢迎的是“技能和关键能力两方面都好”的员工,这是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业素养,这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针对这一特殊需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生构建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平台,使学生毕业后具备“零距离”就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从提高教学效果出发,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在学习方式上,要从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为学习地的学习向教室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的设计转变;在学习过程上,要从系统学习、打好基础向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双重需要转变;在教学评估上,要从重知识考试、重学科标准向重就业能力、重社会评价转变。在学生个性需求方面,要将素养教育潜移默化内化在各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自觉关注个体的价值实现、潜能发挥和个性发展。要让学生明白,职业学校的学习并不局限于学会一种谋生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和锻炼,获得全面发展,使技能融入自己的人生发展。要注意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教师在获得自身职业发展的同时,赋予学生较高的职业认同感,笑对人生,为职业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实现社会需求与个性发展的高度统一,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推动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
  (二)创新教学模式,探研促进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整体提高的改革途径
  1.创新教育思想。首先,要明确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传统的“传道、授业”的线性教学要向现代化的多渠道立体教学转变。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密切关注内容、行动、兴趣三个学习维度的网状结构特点,将教学中的知识、能力要求,逐步转换为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动机结构。其次,职业教育教师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术能力,还要具备前瞻性的教育思想,要跟上社会的发展,理论技术水平要与时俱进,教材编写要把握时代脉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创新教学设计。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应体现面向一线、育人为本的“实践型”和“素质型”相结合的就业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一线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教师可以根据职业工作岗位分模块组合教学单元,设计教学方式,根据职业工作的对象、工具、组织及能力要求等要素,提出学习目标,构建“有意义的职业行动”的学习情境,采取引导学生“学”的行动性和独立性的教学方法,例如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等,培养学生与技术(专业)以及与工作的界面或接口进行设计的能力。
  3.创新教学评价。职业教育应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的能力。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建立新型的课程考核体系。一是注重过程评价,将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岗位知识技能要求建立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二是改革评价形式,要求学生自己梳理知识、归纳要点、分析考点,让学生自己出模拟考卷及答案,使学生从被动的应付考试到主动参与考试,从组卷的过程中温习和巩固知识要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丰富考核方式,注重考评学生的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可以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形成了全程化+复合化+多元化+技能化的考核模式。
  (三)完善管理机制,构建助推职教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全方位师资培养体系
  1.把好职业教育师资准入关。一是挑选愿意当职教教师的高校毕业生到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基地接受一年的教育专业培训和技能训练,并通过考核取得教师资格后,到职业学校任教;二是向社会招聘职教专业师资和实习指导教师,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有关人士报考、应聘;三是继续从社会聘请一部分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使职教队伍中保持适当比例的兼职教师,以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实施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要把“双师型”职教教师的条件与要求融入我国职教教师资格认定中,对职教教师提出专业技术要求,将职教师资的资格认定体系进一步科学细化,切实把职教师资队伍执教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鼓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尤其是实训基地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技能教学水平,形成一支与学校专业建设动态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传授、技术指导、技能操作”三项全能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畅通职业教育师资继续教育渠道。一是在鼓励教师加强自我提高的同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种进修与培训,如教育硕士、在职研究生、各种专题和短期培训、网络虚拟环境下的培训,等等。以此结合新科技的知识及时更新授课内容,提高自身的认识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二是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校际之间的交流参观活动,通过参观、交流与比较,可以明确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短处,借鉴别人的正确做法,避免别人的错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并极大地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三是组织和开展各种规模、各种级别的高水准评比和竞赛,并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评价与奖励制度和政策,鼓励和吸引广大教师积极参加,通过比赛来锻炼和提高自己。四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师资建设平台,组织教师到企业轮岗锻炼,参加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深入企业了解对毕业生的各项要求,有针对性提高教师的实训教学水平;五是激励教师参加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规律和方法技术的自觉性,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努力寻找可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不断探究各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有效地改善教育教学的面貌和质量,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
  4.营造职业教育教师良好发展空间。首先,社会应为职教师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资金条件、信息条件和舆论条件的支持,使教师在感受工作压力的同时,更能感受感到来自现实社会的鼓励与帮助,从而提高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其次,各级领导应为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必需的、切实的政策支持,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教学工作氛围,合理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和科研,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和教学评价制度。再次,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教学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学管理,使之更加科学、民主,使职业教育进一步赢得社会、家长、学生的信赖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刘传祥,承继成,李琦.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
  [2]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师资建设结与解[J].职业技术教育,2007(12).
  [3]商秀梅,刘培军.中德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05).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1).
  责任编辑何颖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93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