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连加》教学设计与评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数学第四册P.39~40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2.能用连加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连加过程中能灵活合理地运用简便算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掌握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出示挂图,提出问题
  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第七周
  1.出示上表,提出问题:
  小朋友,前两天我们围绕这张统计表,学会了求两个年级一共借多少本书。今天你能提出求三个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的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师相机板书:①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②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并指出这节课重点研究这两个问题。)
  2.列算式。
  教师提问:要求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怎么列式呀?(板书:85+143+126=) 要求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呢?(板书:178+194+236= )
  3.板书课题。
  评析:情境导入不花哨。“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熟悉的情境。教师充分利用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提出三个数连加的数学问题,迅速地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新知的思考,迅速地进入新知的学习状态。
  二、 尝试探索,理解算法
  1.尝试计算,教学例题。
  师:要求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的算式是:“85+143+126”,请小朋友先试着用竖式算一算它们的和是多少?(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
  2.展示竖式。(指名学生板演三种有代表性的竖式写法)
   ①分着列竖式②连着列竖式 ③只列一个竖式
  85 228 85 85
   +143 +126+143143
   228 354228 +126
   +126 354
  354
  3.交流思考方法。
  师:指上面的三种竖式)这三道竖式都是求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354本,都是正确的。请三个小朋友分别说一说用竖式计算时是怎么思考的?
  引导列①式的学生联想口算三个数连加的方法,想到笔算时先求到一、二年级一共借书228本,再列一个竖式与三年级借书126本相加,和是354,就是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354本;引导列②式的同学想到求得一、二年级一共借书228本后,再加三年级借书126本时,竖式连着写下去,可简便一些,和还是354;引导列③式的同学想到把一、二、三年级借书的本数列一个竖式,把个位、十位、百位上的三个数分别相加,同样求到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354本。
  4.比较算法
  师:这三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通过讨论、汇报、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①式和②式都是先求出一、二年级一共借书228本,再加三年级的126本,其中②式把竖式连着写下去,比①式简单一些;③式比②式更简便:一是把一、二、三年级借书的本数连起来加分别转化为三个一位数连加;二是在相加过程中,十位上算“8+4+2”时可以先把8和2凑成10,这样使计算更灵活简便,让学生体会到在计算中要多采用③式的笔算方法。
  评析:在计算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思考的水平,着力点主要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过程和算法的形成过程。在例题教学中,教者没有把连加的算理、算法直接告诉给学生,而充分发挥已有知识和方法的正迁移作用,让学生尝试、思考,得出三种不同的个性化的算法,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思考过程的交流比较,使学生初步理解了算理、算法。特别是对三个数连加为什么只列一个竖式计算比较简便的理由更加有根有据,这样既启发了学生用简便算法的自觉性,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二次尝试,教学试一试。
  师:请你们用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第②个问题: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全体尝试,指名板演,集体评讲。教师在算式上展示以下计算过程:
   178
   194
   + 22 31 6
   6 08
  教师评讲中突出以下几点:第一,个位上三个数相加时先算4+6=10,再加8得18,向十位进1;第二,十位上三个数相加时,先算7+3=10,再加9得19,最后加从个位上进到的1得20,向百位进2;第三,在百位上相加时,要加从十位上进到的2,不能错加为1。
  6.总结算法。
  (1)归纳总结:请小朋友回顾以上竖式的计算过程,思考一下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2)揭示算法: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②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③各数位上相加时,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生齐读)
  (3)比较深化:笔算三个数连加和以前笔算两个数加法相比,你觉得更要注意些什么?(①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②向前一位进2的不能加“1”。)
  评析:在“试一试”和“归纳比较算法”中,突出了连加方法、简便算法和哪一位上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重点。使新知的教学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扎实推进,帮助学生组建了新的认知结构,更重要的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中培养了抽象概括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三、 巩固深化(略)
  四、 课外延伸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求一、二、三年级和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的连加方法。其实这张统计表里面还蕴藏着好多连加的问题,你们还能提出哪些连加的问题呢?课后请大家把这些问题都解答出来。
  评析:一境多用,以一胜多。“课外延伸”作业的设计是教师深钻教材情境,进行一境多用的一例。它渗透了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提出众多的数学问题进行解答。这样既能巩固和熟练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技能,又能培养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029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