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反思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对学生四年学习期间反思能力培养的整体规划,保证了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循环上升;通过引导性反思、改进性反思、发展性反思和评价性反思四个阶段反思形式、技术和内容的分级设计,促进了师范生教师专业发展潜质的有效提升。通过构建“以反思为主线,全程、协作、互动型”的职前教师教育模式,形成了一个培养未来新型教师的教育体系。在河南省迄今举办的三届师范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的成绩居全省高师院校之首。
  关键词:教师教育;师范生;反思型教师;培养模式
  
  目前,反思型教师教育正在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主流,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造就反思型教师的有效途径。国内有关反思型教师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在职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而对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研究鲜见报道。在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要造就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必须从源头做起,即培养反思型教师应该从职前教师教育开始。本文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精神和能力为价值取向,并通过构建“以反思为主线,全程、协作、互动型”职前教师教育模式,对反思型教师教育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辨析反思型教师的内涵,构建“以反思为主线,全程、协作、互动型”的新型教师培养模式
  
  国外对反思型教师的理解主要有以下观点:杜威认为,反思型教师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借助发展思维的逻辑、推理的技能和细致的判断以及反思的态度进行反省性教学的教师。肖恩认为,反思型教师即“反思型实践者”,即超越了技术性教学实践的、把反思和实践结合起来的教育实践者。布鲁克菲尔德从批判理论的视角出发,认为反思型教师是反思水平达到了对教学的社会和伦理、道德意义进行反思的批判式思考者。奥特斯曼认为反思型教师是这样一种教学实践者,他们从旁观者的视角来识别自身的实践中的思维和假定,以调查这些假定和思想如何影响实践,也就是对指导实践的理论、思想、价值和策略进行检验。透过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得知,西方对反思型教师的界定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课堂教学的社会、政治、道德和伦理意义;(2)消解外在教学理论的霸权地位,强调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和叙事知识;(3)充分了解课堂的复杂性,对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方面进行关注等。
  在国内教育界,熊川武认为,反思型教师就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进行不断的反思,以实现教学不断走向教学工具合理性、教学目的合理性和教学主体合理性的教师。他还认为,所谓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然而,这些观点也各有不足之处。有的过于抽象、理论层次太深,不利于师范生的理解和掌握;有的则对反思批判性的本质理解不够深入等。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反思型教师是具有真正教学主体地位、具有积极的反思态度,并能够运用复杂性的思维策略对教育的目的、内容、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教育伦理背景以及教育方法和课程原理等较宽泛的教育问题进行持续反思,进而不断追求教学合理性的教师。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以及我国学者林崇德提出的“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同样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反思之于教师成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思之于教学,无论是从初衷还是从归宿来说,都是教师主体和教育本体一次积极的自我审视的行为,以达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最优化。从更为普遍的意义上说,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我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因此,我校构建了“以反思为主线,全程、协作、互动型”的职前教师教育方案,努力使师范生尽快成为反思型教师。“全程”强调根据教师职业的社会化和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特殊性,使教师教育全过程真正满足教师成长不同阶段的需要,使每一阶段的教育真正产生效应。“协作”是指构建以大学为本与以中学为本相结合的教师教育空间模式,使大学与中学共同承担起教师教育的责任。这里大学与中学合作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是实现大学与中学合作、培养反思型教师的有效载体。“互动”指在教师教育的过程中,在大学与中学合作的过程中,针对教师教育的特点并结合现代教育理论,遵循学生(师范生)的认知规律,以教师(大学教师与中学教师)的引导和启迪为前提,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为目标,使学习过程由吸收、存储、再现转向探索、研究、创造。这里的互动包括大学教师与师范生、中学教师与师范生、师范生之间以及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之间的互动。“反思”是我们新型职前教师培养模式的核心,通过分层次递进式的设计,将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在校学习过程的始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更要鼓励师范生反思,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以形成未来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潜质,并对其今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建立四年不断线的反思能力培养体系,全过程提高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发展潜质
  
  反思能力的培养既需要让师范生体会到反思的重要价值和反思能力对自身成长的意义,更需要在职前教师教育过程中进行各种有意识的干预和训练。在教师教育过程中,我们根据师范生反思能力发展的特征,结合各阶段的教育实践,制订教学计划,把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分为四个阶段。
  
  1、引导性反思阶段
  本阶段是师范生反思能力形成的萌芽阶段。在发展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培养师范生终身学习的态度、独立学习的能力、批判思维的意识和自我反思的精神,形成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情感与理想,尤其要把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师教育的始终。
  引导性反思阶段是整个培养模式“全程”中的第一步。在我校第一学年教育调查和第二学年教育见习阶段进行。师范生刚刚步入师范院校的大门,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尚不熟悉,学校组织师范生走向社会、走进中学,开展教育访谈、问卷调查、实地参观、课堂观摩等活动,使师范生了解教育、教学的过程及规律,了解教育工作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要求,初步了解教师生活,并针对师范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师范生个人的学习经历,也可以是关于某个教师的教学行为方面的问题,或者是有关教学目标、教学理念以及班主任工作方面的问题等),引导师范生进行反思。师范生分析与解答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伴随着对这些问题的深刻反思。
  (1)个人学习经历的反思。如:作为学习者,你认为什么样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心理?你认为好的教师、好的教学行为以及好的班级的标准是什么?你最喜欢的 老师是谁,他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等等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如: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会产生什么影响?现代社会对教师有什么新要求?你印象中哪个教师对你个人发展的影响较大,表现在什么地方?等等
  (3)教师角色的反思。如:教师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表现及其成因是什么?你理想中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等等
  (4)教学目的的反思。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教育的重心会有所不同?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区别是什么?等等
  引导性反思阶段主要强调人格性反思的教师教育,着重帮助师范生考察那些影响他们选择教师职业的因素。帮助他们倾听教师和同伴的意见,倾听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帮助他们学会质疑其信念、态度和偏见的产生来源。帮助他们弄清哪些经验有助于他们成为出色的教师,哪些事物妨碍了他们的专业发展。带有人格主义取向的教师教育将有助于师范生了解并克服自身教育经验的局限。
  
  2、改进性反思阶段
  本阶段是师范生反思能力形成的思辩阶段。在第三学年模拟实习阶段进行。这里的“协作”主要指大学的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经过一定时期的教师专业素质培养,通过开展教学案例分析、微格教学训练、说课、课堂模拟教学等活动,使师范生初步了解教学的基本过程和规律,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策略。指导教师指导师范生对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策略进行回顾和反思。找出成功与不足,并对欠缺之处加以分析,提出问题的应对措施,以便在后续的练习中改进。具体的反思计划设计如下:
  (1)说课反思。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集体教学研究活动。开展说课活动,要求师范生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巩固训练、说课答辩等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2)微格教学反思。微格教学是职前教师教育中重要的实践环节,对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师专业自主性的形成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微格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其批判反思能力,促进其专业自主性的生成。进行微格教学反思活动,除了在技术层面上的反思外,还要注意反思教学技能背后隐藏的深层次观念和思想,思考为什么那样做、那样做意味着什么、反映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和教学理念,依据什么样的教育规律等。
  (3)案例教学反思。案例教学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途径,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方法,它涉及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定位、学习观的转变和学习共同体的创设等多个层面。这种教学形式的运用,可以发展师范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品质;可以使师范生获得的知识真正内化和高度整合化:可以帮助师范生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批判反思的方式;可以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可以促使师范生很好的掌握相关的理论;可以促进师范生实践反思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师生学习共同体的产生。
  改进性反思阶段既强调技术性反思的教师教育,同时又强调行动中和行动后反思以及批判性反思的教师教育。既要求师范生对其教学技能、技巧进行反思,又要求师范生对独特的教学情境进行反思,同时鼓励师范生结合广泛的社会目标考察其教学行为。
  
  3、发展性反思阶段
  本阶段是师范生反思能力形成的迅速成长阶段。在第四学年上学期初步教育实习阶段进行。这一时期,师范生走进中学,开始真正的教师角色实践。通过中学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通过与中学生的交流,通过与中学教师的切磋,通过实地观摩听课,通过同伴间的讨论,通过与他人教育教学行为的对比,通过开展行动研究,进行多方位的反思,师范生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不足与成功,而且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发展和提高其教师专业素质。实施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在职前教师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师范生的主体作用,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师教育中各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针对该阶段的具体情况,组织师范生进行以下两方面的反思:
  (1)听课反思。师范生通过听课,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将一些通过听课得到的感性认识整合为理性认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促进其专业发展。听课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观察,一方面是学生的学,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要从三个方面反思,即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接受知识的形态、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教师的教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策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反思。
  (2)课堂教学反思。针对常规教学活动及环节程序,师范生可以根据下列三个阶段来开展反思活动。①课前反思,指向于未来教学,对过去的经验、理念进行反思,使未来教学的设计建立在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②课中反思,指向于当前教学,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反思。③课后反思,指向于过去教学,对教学经验和教学结果进行反思。
  发展性反思阶段主要强调行动中和行动后反思的教师教育,有助于帮助师范生形成对教学过程的系统反思,促进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提高,推动其自我发展机制的完善,使师范生的教学反思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常规化而逐渐自动化,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4、评价性反思阶段
  本阶段是师范生反思能力形成的深化阶段。在第四学年下学期反思实习阶段进行。这是整个“以反思为主线,全程、协作、互动型”的职前教师教育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师范生可针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
  (1)对自身教育信念的反思与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课程观、全面发展观、教学民主观、创新教育观、教学评价观、知识观、学习观等的反思。
  (2)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反思与评价。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哪些新的知识?自己现有的知识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多大的差距?在自身的知识结构中,如果按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等四种功能性知识进行分类,你的哪一类知识缺乏较为严重,亟须弥补?构建现代教师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你应该采取什么方法与措施?
  (3)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与评价。是否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充分发掘和利用社区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否掌握娴熟的教学推理能力,适应学生不同的能力和特点,把教材知识或教学资源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并且易于理解的内容?是否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安排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是否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做好教与学的检查与评价工作?是否在课后及时回顾和审视自己的教学和表现,以批评和研究的态度,重新建构和组织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总结和反思,使教学经验进入新的层次?
  (4)对自身科研能力的反思与评价。主要包括对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与理论学习、科研实践、科研能力形 成过程等方面的反思。如:对科研意识的反思,是否对科研保持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学校及其他机构组织的科研活动?问题意识是否强烈?是否对参加科研并取得成果有一种很深的成就感?对科研知识与理论学习的反思,是否认真地研读了有关教育科研的一些著述?学习或浏览了哪些有关中学教育科研的经验或报道?获得了哪方面的基础知识?对自己所达到的程度是否满意?
  评价反思阶段强调缜密性反思的教师教育,主要帮助师范生对各种对立的观点进行仔细斟酌、权衡,确定各种知识、信息来源的可信度,思考最佳选择方案,也就是说,要帮助师范生提高决策能力,使其逐渐成为出色的教学决策者。
  总之,在整个“以反思为主线,全程、协作、互动型”的职前教师教育模式中,反思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师范生四年学习过程的始终。我们认为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近年来有关研究指出,使新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不是他们的知识和方法,而是他们对自己的目的、意图和教学任务所持有的信念;是他们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机制和批判反思能力。只有学会反思,一个人才能不断的矫正错误,不断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且这种反思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做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反思教育实践的目的在于增强教师的理性自主,在于使教师处于更多的理性自我控制之下,摆脱外在的束缚,使教师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三、反思型教师培养模式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反思型教师培养模式的长期实施,不仅提升了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发展潜质,培养了大批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新型教师,而且在省内外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受到了教育部领导和有关专家的关注、肯定。通过6年的教学实践,我校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对基础教育的适应性明显增强。在教育实习中,他们的课堂教学受到实习基地师生的好评和欢迎。他们的教研能力得到实习基地领导和老师的首肯。在就业应聘中,他们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过硬的从教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在河南省迄今举办的三届师范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的成绩高居全省高师院校之首。2002年第一届比赛,12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奖,其中3个一等奖,在共3个学科的比赛中获得2个学科第一名。2003年第二届比赛,8名参赛选手获得7个一等奖,在共9个学科的比赛中获得6个学科第一名。2006年第三届比赛,17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得一等奖,在共9个学科的比赛中获得7个学科第一名。
  
  [责任编辑 陈立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036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