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找准缓解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着力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当前,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区域内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南岭腹地,地处湘、粤、桂三省结合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湘西地区开发县,革命老区。境内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滞后,综合发展条件差,各类人才欠缺,城镇化水平低,县域经济发展缓慢,财政十分拮据,贫困现象突出。近年来,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提升,但由于地理环境恶劣,历史欠账多,经济基础薄弱等原因,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城镇、乡村在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1 教师数量与质量方面。乡村学校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整体水平也不高,更重要的是教师队伍也不稳定。优秀教师集中于城镇学校尤其是城镇中的个别学校,而薄弱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教师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而且数量不足,现有教师队伍也不稳定。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乡村学校,合格教师明显不足,甚至严重缺编。乡村学校教师不仅享受不到城镇学校教师所具有的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进修提高的机会,而且还要疲于应付繁重的教学及管理工作。教师数量与水平上的差别,已成为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教育质量差距加大的重要原因。
  
  2 办学条件方面。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的差异更明显。近年来,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但与城镇学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危房减少了,然而配套设施跟不上,教学器具仍比较缺乏。尤其是艺术、体育以及实验课所需的基本设施不完善。乡村学校学生与城镇学校学生的学习条件相比,可谓天壤之别。正是由于办学条件上的差别,乡村学校在开展素质教育等方面,无法与城镇学校相比。
  
  3 经费投入方面。经费投入不足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最关键因素。近些年,乡村学校办学经费较以前有所增加,教师工资和福利有了相对保证,但随着义务教育免费的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和免收农业税政策的推行,农村教育经费来源呈现单一化,使本来就不充足的乡村学校公用经费变得更少。一些乡村学校靠财政拨款及转移支付只能维持甚至勉强维持正常运转,学校基本设施的运行、维修和基本教学设备的更新仍非常困难,更谈不上教师进修提高和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费用。
  要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应找准着力点,重点落实以下两个方面。
  1 增加经费投入,资源配置向乡村学校适当倾斜。在落实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经费新机制方面,进一步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切实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一方面县级以上政府加大对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总投入比例,缓解因县级财政困难而导致县域义务教育经费不足的窘境。同时,县级政府要把普及和发展义务教育的重点放在乡村,通过必要的倾斜政策,逐步提高乡村学校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此外,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切实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扶持和资助政策,使学生不因贫辍学。
  2 保证乡村学校师资数量和整体水平。保证教师数量与提高教师水平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确保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每年选聘一定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对愿意到农村学校工作的大学生实行减免学费和助学贷款及其他奖励措施,以满足农村、城镇薄弱学校的需求,解决教师缺额较大、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实行应届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学校实习制度,凡在城镇学校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都应在本县乡村学校服务一定年限。对长期坚持在边远落后乡镇工作的教师实施特殊津贴,鼓励教师扎根农村。
  另外,采取有效措施,优先保证农村学校教师进修培训机会。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薄弱学校的师资培训。建立教师轮岗、支教制度,解决各类学校师资的均衡配置。建立教师县内轮换与交流制度,解决当前因县城教师普遍超编,边远乡村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甚至缺编而不能有效调节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华县教育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07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