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础为设计服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 :现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质量,有赖于艺术基础教育的普及。文章从调整设计基础课程结构和布局,创新型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实施,增加“新生教育月”活动及采用工作室体制,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 :信息时代 创新型 设计基础 课程体系
  
  现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设计人员全方位地进行创作提供了新的平台。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艺术基础教育的普及,加强艺术基础教育,是为专业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人才保证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开办十几年来,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作出了相应的改变,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我们不能照搬其他设计院校的那套教学方法和内容。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摒弃设计教育探索了几十年的成果与经验,所以一定要找到适合我们专业设计教育并具有自己特色的路子。笔者根据十年来设计基础教学积累的经验和对培养目标的深刻认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设计基础教育进行探讨,提出设计基础课程教育的改革方案。
  
  一、调整设计基础课程结构和布局
  
  在教育内容上“以视觉思维为引导的形式语言分析与表现”为主干,并围绕其进行深化与细化。在基础课程中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较好地解决基础与专业之间的衔接与过渡,把基础训练有机地同专业设计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全面的造型能力,是设计基础教学的基本思路。
  首先,我们从视觉思维的训练方面着手,讲授视觉思维的基本理论,分析艺术的基本视觉要素,培养学生以视觉方式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课程有绘画基础、创新思维、插图语言等;其次就是形式语言的训练,了解艺术设计表现的形式语言,掌握用形式要素构成、图式、装饰、风格进行分析、描述、重构的方法。相关的课程有色彩学、构成基础、设计史等。最后是表现手法的训练,了解视觉语言形式表现的多种手法,自如运用多种体裁、材料、媒介、技法、效果。
  这样,就可以让素描、色彩、设计基础、基础图案设计、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设计史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也会具备相应的表现力、想象力,以及色彩语言表现、色彩心理分析和创造学、哲学、美学理论研究的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艺术修养,还开阔了眼界及思路。
  下面是设计基础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及主导设计样式在各种时代的比较:
  
  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系以此为出发点,强化课程的功能,整合课程的结构,选择课程的内容,优化课程的课题。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了综合性要素提取与方法归纳,体现艺术设计的内在形式元素建构,让学生能有更多时间去完成角色的转换,体验设计的感觉。通过设计基础课程的课题训练,学生从高考前的美术基础成功地进行了设计基础的转型。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会和以往的学生有明显的区别,学生对解决问题、理解问题、发现问题诸方面都有所突破。它的实施性与创新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基础”的认识。
  
  二、实施多元化创新型教学手段
  
  1.信息时代采用全新的教与学方式
  传统的设计教学,学生的作业是以手绘完成。信息时代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电脑技术已能快捷而直观地表现设计。笔者认为理清思路、认准正确的培养目标对于教学非常重要。实践证明,在设计基础课程后期阶段,借助电脑软件比起许多传统的训练手段显得易如反掌,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效果更好。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并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多媒体将世界与中国的经典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通过讲解将各种设计规律融入广告、环艺设计作品之中,从而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眼界”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看大量的优秀作品并分析其创意构思亮点,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数字化时代,新技术、新观念不断更新,迫使我们要重新拟订教学目标,增添新的教学内容,不断在教学上推陈出新,把握市场经济动态,寻找新旧教育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做到教学目标清晰,教学内容广博而深入,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扩大学生视野。
  2.加强教学环节的链接与整合
  现代设计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基础课同其他设计课程脱节,以致学生机械盲目地重复包豪斯以来几十年不变的程式化练习,很难领悟到基础课程的作用。枯燥的理论、练习和当今无数新鲜的视觉设计的关系何在?学了基础课怎样才能应用到设计之中呢?在担任这些课程时,笔者有意识地将设计基础与广告、环艺课程联系起来。一个专业教学的系统化和连续性是靠多门课程的关联来实现的。任何同专业的课程都应有一定的相关性,不能独自为营。所以在设计基础课程中,笔者也强调设计课程中的内容与专业设计的密切联系,同时,在课堂的教学中还应强调创意的重要性,创意是设计的灵魂,设计不仅仅是行为,更是一种意识;在标志设计、DM设计、展示设计、环境景观模型设计等课程中,对重复、渐变、对比等规律进行设计,学习逆向思维方法、创作悖理构成,教会学生用设计的眼光看待自然,启发学生对自然规律进行了解;在平面与色彩构成方面重点讲解构成规律和一些普遍的形式法则,并解释如何将有关的构成原理应用到设计中去,使学生认知如果要掌握复杂的自然形态,关键在于了解自然形态形成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理解能力。
  3.课程课题化,为学生提供“开放性视域”的实验
  通过课题的展开,学习者将学习如何辨别各种形式要素,掌握一种能从普遍和平常的事物中发现各种不同的特殊的视觉现象的能力,培养一种深层的视觉经验。另外,组织教师进行系列化的、科学的、多层面的、具有趣味性与吸引力的课题设计,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每位任课教师自行设计课题,形成各具特色的内容与作业方式,形成如形式要素变化、构成、装饰、图式分析、形式语义、综合表达等不同选择与组合倾向,在主题、内容、媒介、手法、编排等方面构成相对完整而独立的系统,并初步总结出相应的设计方法,在新一轮教学中都能设计出一定比例的新课题进行充实与替换,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设计10至12个课题,以系列课题的方式建构出“一体化课程”,以课题之间的串联关系形成内部结构,将一定的内容、知识以课程的方式进行逻辑组织,以此打破原来分离、琐碎的片断知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4.教学效果的体现
  将理论讲授、信息收集、专业调研、草图构思、讨论讲评、材料选择、作业制作、课程总结等方面构成综合与多样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体验,强调绘制大量的草图,多次快速方案练习,展开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讨论,综合性的文本制作等。让学生将自己的创意构思通过图形效果来表现,而以电脑制作为辅助手段。在设计基础课程的练习中要表现的只是创意而不是效果,所以也并不要求学生要画得多逼真,而电脑制作也是在他们养成画草图习惯,对画面的表现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后,最后才运用电脑完成完整的作品。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利用电脑资源抄袭的惰性行为,强调了原创的重要性。这也正是符合了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还要强调的是,在设计基础课程中,要加大练习的量,以量求质,以强化思考能力、表现速度、应变能力的培养。数量的积累也是经验的积累。这样,培养的学生才会是眼高手也高。
  5.大力加强中西传统文化的学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115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