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国意识形态外交原因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美国自建国后,对外政策具有十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究其原因,一是共同的意识形态可以带来认同;二是国内外合法性的需要;三是美国意识形态外交体现了某些美国领导人的理想;四是美国利用其意识形态,在对外政策中,把它作为工具以实现其国家利益。
  关键词:美国;意识形态外交;原因
  中图分类号:D8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3-0050-02
  
  外交为本国国家利益(特别是国家安全服务)服务,国家像人一样,有其自身固有的利益这很正常。美国在这一点上,与其他国家一样。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美国著名学者汉斯・摩根索说:“国际政治是对权力的角逐。无论国际政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权力永远是其现时的目标。”[1]
  美国的政策,不仅在外交,就是在内政上,不仅体现了现实主义者对国家利益的考虑,而且还体现了十分利己的一面。在国内,欧洲人自从登上美洲领土开始,就对美洲土著居民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在对待黑人的问题上,先是把黑人作为奴隶,美国内战后,虽然黑人不再是奴隶,但还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美国在19世纪中前期对墨西哥领土进行吞并,对拉丁美洲进行经济掠夺,以及对拉美各国内政进行干预和掠夺。对亚洲韩国的李承晚、朴正熙、全斗焕,菲律宾的马科斯,以及拉美的许多亲美的独裁政权支持,造成了所在国的人民极大痛苦,阻碍了所在国政治、经济的正常发展。对以色列几近无条件偏袒,无视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合理的民族权利,这也是中东动荡、伊斯兰恐怖主义兴起并把主要矛盾对准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事情在美国的内外政策中不胜枚举。
  但美国的外交政策还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对外政策念念不忘地推行其价值观:人权、民主、自由等等。推销自己的政治体制。在经济上推广自己的自由主义经济制度,这些带有十分强烈意识形态的对外政策,从某些角度看,也具有十分强烈的利他色彩、理想主义色彩。
  美国对外政策的这种两面性怎样解释呢?本文想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一、一个解释――认同
  从古到今,无论国内或国际,所有的政治,都是集团政治,都是在集团之间争夺、拥有、保持权力和利益的活动和过程。在国内斗争的各个阶级,利益博弈的国内利益集团,各种非政府组织等,首先都是以人组成的集团。
  这种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呢?除了组成群体的各个个体具有各种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外,最重要靠的是“认同”。认同是指个体由于某种纽带的作用从而认识到是自己是属于某一群体的一员或一部分,并且作为组成群体的个体对群体的各种同质性的东西,如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政治目的从内心的认可,这个群体在这里就是指共同体。由于这种认同,不仅使个体把自己的利益与这种共同体联结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把这种共同体作为自己感情的依归,从而产生对这种共同体深深的感情依恋,从而有了超越个体自我利益考量而对这种共同体产生了奉献、献身的精神,并且往往具有一种神圣感。这种情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
  美国在国际上的博弈,决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以美国为主包括其盟国形成的西方集团,或者说是西方阵营,也可说资本主义阵营、资本主义世界。不管用哪个名字,它都是指以美国为首形成的集团,这个集团就是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形成不仅是有共同利益,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比较一致的意识形态。这个意识形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方面。在政治上,虽然西方各国具体的政治制度有许多不同,但共性是明显的,那就是多党或两党选举制度、议会民主制度、三权分立制衡等。经济上也一样,是共性与个性的同一。共性就是市场经济、企业的私有制、崇尚自由竞争,虽然一些国家也对经济进行国家干预,但与以前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相比,是弱得多。在文化上、宗教上,多信仰各种教派的基督教,因此,被称为基督教文化。东方的日本、韩国大体上属于儒家文化圈,虽然在价值观上、文化上与西方国家有许多不同,但他们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上,甚至在文化上(西方文化在日、韩也有很广泛的传播)都还是有许多相同之处。
  虽然西方国家有时由于国家利益的不同也会发生冲突。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阵营,也矛盾重重,对资本主义阵营起到了解构作用,如朝鲜战争时,英国对杜鲁门宣布要在朝鲜战场使用拥有的各种武器时表示的反对,法国坚持独立的核防务。1959年2月11日,法国宣布在战争期间其海军将不受北约的指挥;3月6日,法国又撤出了受北约控制的地中海舰队;同年6月,拒绝接受北约的指挥,1964年4月,法国又撤回了在北约组织海军司令部任职的法国军官。同年,法国不顾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态度,同新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1966年3月,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了北约一体化机构。10月,北约理事会被赶出法国[2]。虽然这样,法国还是西方阵营的一员,西方阵营并没因内部的种种矛盾而解体,除了具有共同利益这一原因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世界共同的意识形态,这纽带使西方国家形成了西方阵营――这一共同体,使西方阵营具有了强大凝聚力、生命力、向心力,产生了共同的使命感。
  美国作为西方的盟主,只有在外交中推行带有强烈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外交,才能在西方产生号召力,巩固以其为盟主的西方世界的凝聚力、向心力,巩固西方各国对西方阵营的认同感,巩固美国在西方阵营的盟主地位,加强美国在冷战时同苏联的争霸地位。冷战后,用此意识形态把中国等具有对美国霸权构成挑战潜力的国家建构成西方世界的共同敌人,使西方世界各国为美国火中取栗,因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因为美国把维持其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作为其最大的国家利益,这恐怕是美国国内的共识,这可从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对外政策和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美国国内战略学者的作品中明显看出。因此,美国对外推行意识形态外交也不足为奇了。
  二、第二个解释――国内、外合法性
  合法性在现在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存在,一个政党的执政权,一个政府内外政策等得到人民的认可。美国的对外政策必须得到人民认可,没有人民的认可,美国的政党执政地位,美国的政府的存在合法性,就会受到人民的质疑。在美国的选举政治中,若其内外政策得不到人民的认可,其政党在下次选举中,就会受到人民选票的惩罚,从而丧失执政地位。美国还是一个民主国家,人民还可以组织游行示威,利用舆论等方法手段抗议政府。因此美国在推行对外政策时,必须考虑选民的态度。
  美国是大国中最年轻的国家,只有二百多年历史,即使从1620年清教徒搭“五月花号”到达北美大陆到现在也不到四百年。美国的最早移民“清教徒”视自己为“上帝的选民”,肩负着在新大陆建立一个照亮整个世界的“山巅之城”的神圣使命,就是美国历届总统常说的美国是“自由世界”的灯塔。早期的宗教领袖温斯罗普说:“我们应该是一座山巅之城,人们的眼在看着我们,所以我们在承担上帝使命方面有任何差错,上帝都不会再帮助我们,我们也会成为世人的笑柄。”[3]这种思想世代相传,成为美国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美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价值观之根,认为这些制度是世界最优秀的。因此美国人具有强烈的使命感,美国人认为自己的文化价值具有很强的普世性,应向全世界推行自己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价值观,这些是上帝赋予美国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新中国成立前美国向中国派出大量传教士,他们兼具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现实主义和推广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制度的理想主义的双重特征。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大多具有与美国相同、近似的文化价值观和经济、政治制度,美国对外推行具有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外交政策,也容易得到西方盟国的认可,取得在盟国的合法性。这是美国推行带意识形态外交政策的重要原因。
  三、第三个解释――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工具
  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解释,国家像人一样是理性的行为体,对自我利益的考虑是其行为的根源。
  上面已经提到了美国在对外对内政策中与自己的文化价值观相冲突的一面。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我们要知道决定一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决定性因素是美国的国家利益――扩张领土(建国初期),在国际事务中获得主导权,即美国在国际上的霸权地位;扩大美国的经济影响,获得经济利益,要求外国搞自由市场经济,向美国商品、服务开放市场,但对国外商品对本国产业构成威胁的,就想方设法设置各种壁垒;向国外传播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制度,以获得对外国的影响――又一种权力,即我们所说的软权力,让外国的国民和政府形成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认同,从而更容易操纵他国;遏制潜在的美国认为未来会对其霸权构成挑战的大国的崛起等等。这些都是美国认可的现实的国家利益。例如,美国对中国、俄罗斯推行意识形态外交,目的明显是遏制中国的重新崛起和俄罗斯的复兴。美国在2003年发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伊拉克战争,原因不在于萨达姆独裁,而在于萨达姆反美,在1990年萨达姆吞并科威特前,美国是支持萨达姆的。
  结论
  总之,美国在对外政策中推行的带有明显意识形态色彩外交政策的原因,是因为这种政策在盟国中有形成认同的需要,是西方世界――这一共同体生存的需要,是加强西方世界凝聚力的需要,是在国内外取得合法性的需要,有时也体现了美国领导人的文化价值观,最主要的是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汉斯・J.摩根索.国家间政治[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35.
  [2]刘德斌.国际关系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97.
  [3]李涛.美国的梦想[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14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