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言文学习方法例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多中学生怕文言文,恨文言文,但只要学习方法得当就能学好文言文。
  首先,学习文言文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练。我们所说的“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还应当阅读一些文言作品,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视野。“多背”是指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不折不扣地背诵,最好能一字不落地把它默写下来。倘若你能坚持到底,那么,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了。“多练”是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作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学会听课,而且要重视预习和复习。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上课时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并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尤其是自己尚未弄懂而老师又忽略了的地方,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切忌浅尝辄止,不懂装懂!课后复习尤为重要,通过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
  第三,学习文言文,关键是要重视比较、积累、归纳、演绎。
  (一)比较。我们知道,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古代汉语单音词居多,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与多音词居多。经过比较,我们就可初步建立语言继承发展的观点,为以后的学习减少或避免以今义套古义的现象。
  从掌握语言来说,首先要注意古今语言的比较,强调差异,防止混淆:如“弃甲曳兵而走”的“兵”和“走”古今差异就大。有的词义,今天的使用范围虽然扩大了,但构词形式相同,基本词义未变。像“十年春,齐师伐我。”(《左传》)中的“师”字,古代作“军队、队伍”讲;今天虽不把“军队、队伍”称作“师”,但师的原意却在有些地方保留着如“兴师动众”、“誓师大会”等。其次要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古今汉语之间的比较。
  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左传》)“视”,仔细地看;“望”,远远地看。“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獾兮。”(《伐檀》)“瞻”是抬头看。
  “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促织》)“见”是一般地看。
  “敝林间窥之。”(《黔之驴》)“窥”是偷偷地看。
  “成顾笼中空虚。”(《促织》)“顾”是回头看。
  以上比较解释的字都有看的意思,其间表现出来的神情姿态的细微差别,通过比较,就容易掌握。比较法运用广泛,小到一个词,大到几篇文章、几本书都可进行比较。
  (二)积累。常用词积累愈多,愈能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哪些是常用词呢?①使用频率高的;②有生命力的;③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词;④成语、典故、名言、警句的积累。积累多了,可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利于表达,陶冶情操。对常见的文言语法要积累,如词类活用、倒装、省略、判断、否定等句型。对写作技巧、表现手法、语言特点要积累,还要积累古代文化知识。如名物、掌故、典章制度,作者生平、政治主张、作品风格等。积累还要注意方法,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积累。
  (三)归纳。平时学的知识比较零散,因而要学会归纳,从而使知识比较系统。归纳要精要、好懂、管用,例句要典型。归纳的方面比较多,如通假规律、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特殊句式的特点、重点实词的意义、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章的表现手法等。
  (四)迁移。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些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使知识迁移,要用已知推未知。如学过“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中的“指”、“目”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是“用手指”、“注目看”的意思。再学到“范增数目项王”,就该用已知推未知,懂得这“目”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是“使眼色”的意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354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