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隐喻・提喻・认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的要:隐喻与提喻是英语修辞格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区分这两种修辞格通常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有时也不是一件易事。本文拟从认知的层面来比较二者,为着二者的区分提供一种新的角度。
  关键词: 隐喻 提喻 认知
  
  1.隐喻及其特点
  
  1.1 隐喻的定义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隐喻是辞格的一种,通常通过一个词或词组,以一事物替代另一事物,并以此来暗示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似性或类推性;是一种凝练的明喻,明确揭示一种隐含的比较。
  《辞海》:比喻的一种。本体与喻体的关系,比之明喻更为紧切。明喻在形式上只是相类的关系,隐喻在形式上却是相和的关系。本体和喻体两个成分之间一般要用“是”、“也”等喻词。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1.2 隐喻的特点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隐喻强调的是不要把要说的事物直接说出来,而是要用与该事物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另一事物来表达。从《辞海》中所给的例子可以发现“儿童”与“花朵”二事物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某种共同的特征。说话人不明确说“儿童”所具有的特质,而是说是“花朵”,让读者自己去意会。束定芳在其《隐喻学研究》(束定芳,2000:pp28-46)一书中从隐喻的本质的角度,把隐喻概括为:
  1)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
  2)隐喻是一种语用现象。
  3)隐喻是两个不同语义领域的互动。
  4)隐喻是一种述谓现象。
  
  2.提喻及其特点
  
  2.1 提喻的定义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提喻是一种修辞格。它可以以部分来代替全体,单个代替类别,具体代替抽象;或者反过来,以全部来代替部分,类别代替单个,抽象代替具体。比如,以面包代替粮食,以绫罗绸缎来代替衣服,以铜板来代替钱等等。谢祖钧在《英语修辞》(谢祖钧,1988:106)是这样描述提喻的:它与转喻一起相当于汉语中的修辞格“借代”。提喻也是英语中常用的修辞格,它与转喻一样在使用时只出现喻体,本体隐藏在喻体之中。
  2.2 提喻的特点
  由上面的定义与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提喻的特点大致可以总结如下:
  1)部分可以和整体互代
   eg. Return to her?…
   No, rather I abjure all roofs, and choose…
   To be a comrade with the wolf and owl…
  (Shakespeare)
  我们知道,这里的roof指的不是屋顶,而是指代屋子。wolf 和owl 指代所有的飞禽走兽。这是以部分代整体的例子。
   eg. It was reported that Great Britain beat New Zealand in a football match yesterday.
  这里的国家名称是来指代国家足球队的,这是一个以整体代部分的例子。
  2) 用抽象代替具体或具体代抽象
   eg. It was not only writers, you know, it was a thoroughly representative gathering-------science, politics, business, art, the world.
   (Maugham)
  这里的science, politics, business, art, the world 都是抽象的概念,在此指具体的各界人士,属抽象代具体。
   eg. I have the muscle, and they made money out of it.
   (Jack London)
  muscle是具体的,这里用来指抽象的力气。
  3) 单数代替复数
   eg. Thus with the year
   Seasons return, but not to me returns
   Day, or the sweet approach of even morn,
   Or sight of vernal bloom, or summer's rose,
   Or flocks, or herds, or human face divine. (Milton)
  单数rose,face 这里指代复数概念。
  4)某个人代替与其相似的一类人
  eg. He is the Newton of this century.
  这里我们用有典型特征才能的人来指代所有具有该特征的人。
  
  3.知层面上的隐喻和提喻
  
  从认知域上讲,隐喻与提喻的差别是巨大的。分属不同的认知策略。这一点从上面对二者的定义和特点的分析中可知。
  隐喻强调的是不把一事物直接说出,而是用与其相干的另一事物将其表述出来,这实际上是两种概念域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用人们相对熟知的的概念域去理解人们不太熟悉或者抽象的另一概念域。例如上面所说的例子“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属一个概念域,要抽象地描述儿童的特质势必要用上一大堆抽象的词语,即便这样,也未必解释得清楚。而说话者用另一概念域“花朵”这一人们所熟知的概念来描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样,当我们描述美国文化时,我们经常会用到两个短语 “melting pot” 和 “salad bowl”。美国文化同样属于一个概念域,描述起来比较困难,而这两个短语却是人们所熟知的另一概念域的概念,通过它们,人们再理解美国文化来就会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了。因此,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隐喻概念体系(metaphorical concept system)。隐喻思维是参照一个概念域(conceptual domain)或称认知域(cognitive domain)去理解另一概念域。(李鑫华,2000:172)。
  从提喻的概念和特点中我们知道,提喻强调的是统一概念域中的相互替代。如上文所给出的例子,“面包代替粮食”,面包包含于粮食的范畴之中,“铜板代替钱”也属此类。因此,李鑫华指出:较之隐喻,提喻的认知范围或使用范围要窄的多。这是因为,隐喻的运用可以自用自在涉及两个概念域,而提喻的认知却要受到同一概念域或称基体的制约。(ibid, 173)而要判断是否是提喻,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看二者是否属于同一概念域,二者是否有隶属关系。
  
  4.结语
  
  隐喻和提喻在英语修辞中的地位不言自明,区分二者的意义自然也就十分重要了。而区分二者的标准就在于从认知的角度看二者是否属于同一概念域,二者是否有隶属关系。当然不属同一概念域,未必就一定是隐喻。而隐喻的研究还有许多方面本文未涉及到。
  注:本文英文例句均出自谢祖钧的《英语修辞》
  
  参考文献:
  1.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
  2.谢祖钧,《英语修辞》,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年6月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
  4.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12月
  5.黄任,《英语修辞与写作》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51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