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有效情境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有效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对新知的探索才会主动,进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探究能力才会得以培养和提高,学习的过程才能得到优化。
  一、设“疑”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依据教材的编排意思,利用数学教材知识的自身结构,适时创设“疑”境,充分引发学生自我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展开比赛,在学生一步一步计算时,教师已迅速说出了结果,这样几道题下来,学生会产生很大的疑问。这样,学生带着疑惑进入新课, 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就会逐渐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布“动”境,调动学生自主探究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应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利用必要的材料,通过意义上构建而主动获得。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新知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对新知的主动探究,从而初步建立表象,形成较为清晰的感性认识。
  例如:设立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进入到自主探究的情境中。这种教师点拔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探究活动扎实。
  三、置“议”境,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创新性教学改革了班级仅仅是为了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使之成为课堂上小组学习、小组间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启发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因此,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新知建立初步表象,特别是当部分学生产生“心求通而不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时,教师应创设学生讨论、争论的情境,让同学间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四、创“竞”境,保持学生探究的热情
  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创设竞争的氛围,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保持探究热情。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竞”境,从内容上可以是小组内、小组间对问题解决的竞答:可以是小组内或小组间的质疑;也可以是对习题练习速度、练习质量的评比或对某一问题处理深刻性的评价等。从形式上可以是教师创设的,也可以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的。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保持积极、兴奋的状态,引导学生自己体验、合作、探究、反思、创造,共同完成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60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