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怎样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这是新课标对课外阅读提出的明确要求。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课内阅读固然重要,但一学期学生才阅读二三十篇文章,即使篇篇读得滚瓜烂熟,所得又有几何?必须让学生利用掌握的方法、知识去广泛地阅读课文以外的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笔者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制定课外阅读规划,重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供课外阅读场所,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落实评价措施,真正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1)培养学生的“阅读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读书兴趣来自哪里?小学生处于童稚期,思维能力相对弱,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人的需要,成为人对某种事物认识的先导。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如何使学生产生这种“需要”?笔者的做法是广泛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地产生“需要”,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2)制定课外阅读规划。笔者根据本校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外阅读的规划、目标、内容、总量、活动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措施。阅读量依据课标的规定。阅读目标首先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从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等方面分解出不同层次的目标。笔者采用“自主性”和“计划性”相结合的方法选定课外阅读的内容。“自主性”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教师只要求学生在选择读物时要涉及到时事新闻、科学知识、文艺作品、历史故事等不同的门类,进行广泛地阅读,而不是具体指定读哪本书。“计划性”是指着眼于本校的办学特色,思考“我班的学生毕业时应该有怎样的文化积淀”,从而确定每位学生在校期间都必须读完100本左右的书。
   3)建立阅读基地。学生要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基本条件。为此,笔者专门在本班设立图书角,在学期初号召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5本书,并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传阅,达到资源共享。每个学生都有家庭书柜,按时阅读。
   在形成一定量的图书资源后,笔者借鉴前苏联巴甫雷什中学的做法,在走廊、楼道上都摆满书籍陈列架,陈列着适合各种年龄学生阅读的图书,采用定时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每周两节阅读课和每天的读报时间,把语文课、阅读课、读报课等有机结合。阅读基地的建立,能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很明确。如有的只凭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的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作文上。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要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笔者的做法主要是结合阅读教学,向他们介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外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对个别总为作文不会开头而发愁的学生,笔者曾采用这种阅读方法,具体引导他们选读他们所订的《小学生学习报》,让他们从若干篇习作的开头语中,进行仿效和借鉴。从此,他们在作文时,再也不为开头而发愁。
   二是浏览法,即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用这种方法阅读,对于爱读书报,却无充分时间细嚼慢咽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可取的。每当学生所订的某种报刊刚刚发下,大家都爱不释手,总想先睹为快,但又不能不顾及听课和做作业,笔者就常常一面重申“不许上课偷偷看课外读物”的纪律,一面鼓励大家用浏览法,先看个大体,待下课之后再去细读。这样,既不挫伤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又解决了时间矛盾,维护了上课纪律。
  三是精读法,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读。比如阅读教材推荐的有关文章,笔者常常使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校内外的课余时间或回家之后,去反复阅读,并按笔者预先提出的思考题去思考、去解答。记得有一次上《伟大友谊》这节课之后,学生按笔者布置的几个问题,分别阅读了相关课外读物,帮助学生了解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崇高品质,同时加深对两位伟人伟大友谊的认识。
  四是摘读法,即用抄文章有关内容或重要词句的方法去读。这是笔者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班中,人人都备有《大海拾贝》这样的摘抄本。每当指导学生作文时,笔者就要求学生翻翻自己的《大海拾贝》,从中选用资料,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作为一名教育者,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让语文教学走出教室,走向生活,去开辟课外阅读更广阔的天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78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