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物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探讨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其中包括物理课程资源的涵义、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以及开发和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关键词]新课程 物理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当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够进入课程,不同的课程设计者因其价值取向的不同,也会对课程资源做出不同的选择。本文提出有关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若干构想,旨在为我国的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条新思路。
  
  (一)课程资源的涵义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教辅用书是学生学习的“全部世界”,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们视为唯一绝对的教材。在这种单一、狭隘的课程资源观指导下,教师的教学往往仅围绕教材进行,现实的生活却被远远的隔离于教学之外。它使师生的视野越来越狭窄,教学活动陷入一种机械的重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无法感受到职业生活或学习生活对个人智慧的挑战所带来的兴趣和发展张力。
  根据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学校内的实验室、图书馆、各类教学设施、实践基地,学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及工厂、农村、部队等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等),同时还包括教师知识、人格、品德和学生的经验以及校内外网络资源和其他信息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学习世界就不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教科书,多彩多姿的世界都能成为课程资源。
  
  (二)新课程理念与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基础课程改革要求广大物理教师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物理课程资源理念,并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物理教学服务。
  1.新课程所倡导的物理课程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了新课程所倡导的物理课程理念:①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③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④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⑤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课程标准还特别强调要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物理课程资源,积极、合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以建构开放的、丰富的物理课程资源,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2.物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要使物理课程理念变为有效的物理教学实践,实现物理学科的教育功能,有赖于广大物理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相关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创造性利用。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教科书等文字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科书本身就是已经筛选了的课程资源,它虽然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但因与物理教育活动关系最为密切,是物理教育行为实施中最常规的媒介和载体而成为最主要的物理课程资源。 教科书不仅本身是课程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它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往往起到引导作用。依据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充分考虑到物理学科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引导师生关注课外生活,拓宽物理学习的途径,拓展物理学习的时空。以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为例,我们可以看出该教材增加了大量有关物理与文化、物理与科技、物理与生活等方面的内容,突出了物理教材的丰富性和科学性,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加强了学生对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另外,该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特色栏目,如“说一说”、 “做一做”、“STS”等,通过这些栏目的设置加强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另外还有“科学漫步”、“思考与讨论”等各部分交织组合在一起,更符合信息时代知识组成的方式,也符合青少年的阅读品味,活泼而又跳跃性强,给师生一个很大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空间。
  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各地可以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适应不同地区需要、不同特色的多样化的教科书。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不要受某一种教科书的束缚,可以参考、利用其它不同版本的教科书,有外语阅读能力的还可以借鉴和利用国外的教科书。另外,学校可以开设一些校本课程,组织教师及社会力量编写教学补充材料,并指导选择、利用这些资源。
  (2)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中的很多教学内容要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而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离不开必要的科学仪器。因此,实验室成为物理课程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现有器材的作用。学校和教师应大力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充分挖掘其实验功能,做到一物多用;充分利用多年闲置的器材开发新的实验,做到废物利用;还可以对现有仪器和实验以及过时的仪器和实验进行改造和优化组合,设计出新的实验。
  其次,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丰富课程资源,必须改变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状态,通过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或者建立实验走廊等各种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利用实验仪器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实验室应该不断增加和更新仪器设备,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可靠的物质条件。
  第三,倡导利用日常器具做实验。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学校实验室应该为师生自制教具、进行物理实验提供便利。有些创意新颖或制作精巧的自制教具和实验可以作为学校的常规仪器和实验保留下来,它们不仅有助于物理教学,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热情。
  最后,信息技术要进入物理实验室。将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相结合,是物理实验现代化的标志,也是当今物理实验发展的方向。信息技术在获取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师应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实验室,加快中学物理实验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为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创新的途径。
  (3)加快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挂图、幻灯片、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等都是常用的多媒体课程资源,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物理情景,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广播和电视的科技信息是直观和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实时收集这些信息,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同时鼓励学生课后主动地通过这些渠道丰富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成为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在物理课的学习中要学会设计和应用智能型软件,注意收集学生难以见到的、有重要意义的实况录像或图片。善于利用快录、慢录、显微摄影等技术手段拍摄的音像资料,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的细节。另外,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的管理,建立音像资料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利用效率。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开发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性,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体现。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物理教育信息资源,可以极大地拓宽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支持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网上沟通。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与科学教育相关的网站,介绍搜索方法,可以下载一些与课程直接相关的内容,在教学中使用。
  (5)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社会课程资源主要来源于报刊、电视、科技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青少年宫、公园、游乐园,以及社区、工厂、农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要充分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
  (6)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然中的许多现象可以成为物理课程资源,因此对自然资源也应该认真加以开发和利用。例如,利用太阳光可以研究光的传播、光的色散等现象;利用水可以研究运动、研究浮力等。只要用心去想、亲自去做,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给物理教学带来无穷的乐趣。
  (7)努力发挥师生作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师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要努力发挥教师在仪器制作和实验创新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开发新的实验。要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活动的资源。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内设计并建立科技景点(如太阳钟、风力发电机等),积极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进一步转变观念,努力把整个学校变成学生可参与的学习物理的空间。
  (三)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应处理好两对关系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到,凡是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一切人、财、物等因素,经过教师的认真、慎重地筛选均可纳入到物理教师课程资源的视野。但是,在选择和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时,教师应处理好以下两对关系。
  1.要处理好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的关系。新课标和新教材关注并重视课外物理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非由此而轻视课堂教学资源特别是教材的教育价值。校内外课程资源对于课程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它们在性质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就初中、高中教育阶段来说,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占主导地位,校外课程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起到一种辅助作用。课堂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物理素质主阵地的地位不能动摇,只是以往我们忽视了对于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在应该加以足够的重视,但决不意味着在整个基础教育范围内从根本上改变了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
  2.要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在开发与利用物理课程资源中,学生将会更多地直接接触实际生活,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和直接经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些感性知识、直接经验加以总结、归纳和提升。在关注学生参与实践、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间接经验的指导作用和引领价值。掌握了经过反复检验的间接经验,就可以避免直接经验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大简化“尝试错误”的过程。就学生学习而言,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不能因重视课外学习或在实践中学习而轻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钟启泉,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李尚仁.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段兆兵.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03,(23).
  [6]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2).
  [7]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85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