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应用型人才就是指能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本文的工程估价类课程包括《土建工程估价》《安装工程估价》《市政工程估价》《园林绿化工程估价》及《工程结算》《工程量清单编制》等与工程估价有关的课程。根据该类课程的特点,对课程的思路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课程的考核方式都将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各环节之间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培养过程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最终达到具备工程估价的技能。
  关键词:应用型;工程估价;阶段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135-002
  一、思路设计上
  工程估价类课程在授课中要充分运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辅以“同步可视”的典型房屋施工图、标准图集、图形算量软件、计价软件等各种辅助教学资料,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思路设计上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相对合理的教学方案,并通过对其的组织与实施,以地方现行各类计价依据及国家相关规范标准为主要授课内容,围绕典型房屋工程实例展开教学活动;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典型房屋工程实例为主要考核内容,开展多阶段学习效果考核与评价活动,促使学生加强平时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引领学生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上
  教学方法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工程估价类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逐步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教法”与“学法”,即围绕典型房屋工程实例而展开的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点、面实例教学法”。通过该教学方法的实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并达到了教与学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效果,最终较好地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教法”上,课程围绕典型房屋工程实例,采取融入“同步可视化”(“师生看图同步,概念可视化”)教学手段的讲授法、演示法等,将传授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从专业理论知识到施工图识读,从图例的展示到实物的认知,从概念的理解到实务的操作,通过课堂的讲授和演示教学,完成知识“点”的教学任务。
  在“学法”上,为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即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中,采用了以典型房屋工程实例为主要考核内容的三阶段学习效果考核与评价方式,以此为着力点,“撬动”学生围绕典型房屋工程实例开展全面的实践活动。把知识“点”串联起来,从算量到计价,从套定额到取税费,通过课外实践,完成整个知识板块“面”的学习任务。
  伴随学生课外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学生会慢慢进入“估价”状态,慢慢适应“估价”的程序和对各个知识点的整合。同时在实践中,典型房屋工程实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会逐渐“浮出水面”。如此,必然形成“倒逼机制”,“倒逼”任课教师关注细节问题,不断深入和完善授课内容和深度,从基础知识到图纸识读,从施工工艺到施工组织,更加完整和系统,实现课程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三、教学手段上
  工程估价类课程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施工图是独特的工程技术语言,也是工程估价类课程师生沟通的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传统授课模式下,一般仅将图纸发给学生,教师埋头讲,学生低头看,很难形成同步“审图”效应,给师生交流带来了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授课效率。
  此外,大多数学生对工程内容的认知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以至对工程估价类课程中十分关键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的理解不十分充分,也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近些年来,工程估价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同步可视化”教学手段,同时借助大量的图纸、图片及视频,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图纸的概念到实务的识别,全方位地立体式的在“估价”,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所谓“同步可视化”教学手段是指“师生看图同步,概念可视化”的教学手段。“师生看图同步”采取的具体举措为:将施工图转换成图片格式,在多媒体教室中,用ACDSee等软件演示,师生共“研”图纸,以产生同步“审图”效应;“概念可视化”采取的具体方法为:将学生较为生疏的工程内容,尽量以图形、图片、动画、视频、流程图等可视化手段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随着图形算量软件及计价软件的普及和应用,可以在第一时间引入课堂,通过展示立体效果图及电算化的估价过程,进一步能消除学生对学习的厌倦感,感受到“自动生成”的极大乐趣,获得求知过程的愉悦感,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四、考核方式上
  工程估价类课程采用多阶段考核,能较好地达到以下效果:
  1.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此“试”解释为“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学生毕业后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其重要的“关卡”就是执业资格的取得。多阶段考核的考试方式中,理论考核部分包括基础知识理论和施工图实例计算,立足于以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为目的,其覆盖的知识内容及采用的试题形式向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倾斜,考核过程实则是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因此学生的收获绝非短期的成绩,更是长远的能量积累。2.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在多阶段考核的考试方式中,涵盖从工程量计算表、主材价格表、材料价差表、预算书到工程取费表、编制说明等内容,不断强化和完善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实际工程造价业务要求,更早地具备独立工作能力。
  3.可以扎实地巩固和强化学生所学知识。
  多阶段的考核方式隐含“循环往复”的考核历程。针对每一个知识板块,都先安排实践作业考核,意在学生通过实践模拟,熟悉相关知识点,掌握预算书的编制过程;之后安排理论考核部分,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化对施工图实例的准确计算。就此环节而言,已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完成了对本知识板块的两次考核。同理,其他知识板块在完成其本身知识内容两次考核的基础上,又在不断地重复工程计量、计价这一“类似”的估价过程,不间断地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每―个知识板块考核结束后,适时安排的考核结果总结,又一次改善和补充学生对相应知识掌握的不足。
  多阶段考核方式能让学生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打破了传统的一次考试决定命运的状况,学生前期学习的不努力,可在后期的学习中补救,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良好的促学效果。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应用知识,应用技能。在社会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过程中,社会对这种人才的需求占有较大比重,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或说复合的培养过程,既具有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实际操作的应用技能,作为专业教师应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691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