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信仰选择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今社会,拥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是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信仰之一,近年来大学生信徒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本文以基督教为例,使用个案研究法,对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展开研究,并结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选择;心理健康教育
  1.问题提出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大学生群体中仍然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信仰之一,在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充分了解这一群体的生活和信仰状况能帮助我们更好认识大学生,进而对当代高校的教育教学产生影响,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个案访谈法,对大学生基督教信徒进行访谈。包括一次结构性访谈和一次无结构访谈。
  被试选取上,首先寻找学校周边的基督教聚会点,并了解他们中间的大学生信徒基本情况。在初步了解之后,选择两个聚会点的七个信徒作为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并编号被试1-7号,这些信徒均为在大学就读期间相信基督教的信徒。在第一次访谈后,对其中愿意继续参加本次研究的第2、3、5号三位被试进行了回访。
  3.访谈结果与分析
  3.1社会环境
  复杂的社会环境是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重要因素。对于原本就缺乏社会经验且涉世不深的高校学子来说,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很容易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由于大学生群体认知水平有限,对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甚至不公正现象,往往不能进行正确认知与解读。
  3.2高校教育因素
  高校单一的德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大学生寻求宗教信仰的因素。课堂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目前高校开展的思政类课程以及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注重理论而非实践;教学内容枯燥,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需要存在较大差距,不能起到良好的引导语教育作用,从而间接地增大了大学生信教的可能。
  3.3.家庭因素
  特殊的家庭环境是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家庭因素。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大学在校期间选择基督教信仰的大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信徒家庭的影响。但访谈对象仍然体现了家庭的影响。在我们调查的人中,有一半的被试家庭中有信仰基督教的亲戚,有两名被试童年时期也会随家人参加一些宗教活动。这些被试在大学期间的信仰选择离不开童年时对基督教的了解。
  3.4个人原因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选择宗教信仰,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身的原因。大学生个人的因素有非常多。其一,进入大学之后,竞争还是非常激烈。学业的压力等等都会使大学生产生苦闷的情绪,因此希望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其二,进入大学之后,与同学、室友、老师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情。一旦这些人际关系中的其中之一出现问题,大学生就很容易产生痛苦情绪。其三,很多大学生都是第一次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或许无法适应一个人的生活。因此,这种身心的孤独和无助感会促使大学生寻求信仰的庇护。
  4.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4.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自全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来,高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显著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丰硕,各高校也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西南交通大学心理中心倡导的“3・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月启动日”等)。进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整体呈现积极向上的趋势。然而,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4.2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启示和建议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有效展开,对大学生理性选择宗教信仰起着积极的正向作用。因此,为达到促进大学生理性选择宗教信仰的目的,我们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高校应当积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时刻掌握大学生心理变化。高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小组,由高校领导牵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负责,各学院、班级辅导员参与,切实关注学生思想和心理动态,以达到最好的预防效果。同时,高校可利用网络工具,借助诸如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与大学生进行真挚交流,切实为大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扰。
  其次,高校可建立全面的沟通交流平台,创建信息与思想交流的“快捷通道”。该“快捷通道”的目的在于将高校领导、老师、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学生室友以及学生自身紧密联系起来。在心理问题仍未产生或萌芽之际,大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该平台获得强大的社会支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心理问题产生;同时,该平台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最后,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在课程开设方面,建议高校可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外,再另外开设可以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和心理困扰的课程,诸如情感心理教育、压力应对、人际交往心理教育等。同时,高校应正确认识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覆盖全校的心理咨询体系,为大学生提供高质的心理咨询服务,最大限度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杨会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健康教育.2013(10)
  [2]汪士华、陈真亮.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基于浙江省几所在杭高校的调查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09(8)
  [3]左鹏.象牙塔中的基督徒――北京市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状况调查.青年研究.200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6933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