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应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是在与环境和人的积极互动中获得发展的。为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实际的教学中多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在学会平等交往的基础上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发挥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而更好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为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演奏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的华章。
  【关键词】儿童;心理健康;人际交往
  正文:
  一、幼儿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孩子的年龄大多在四到五岁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不断的得到发展,但是由于孩子的生活范围小,生活经验少,对于许多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缺乏了解,又加上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看待周围的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我们发现有的孩子能很好的和同伴一起交往,有的孩子却不受欢迎,而不能同小朋友一起玩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缺乏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人际交往的影响
  (一)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
  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为了把他们培养成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家长在孩子的成长时期会制定各种各样的培养计划,通过观察发现,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目标过多的放在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上,他们宁愿抽出大量的时间陪着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也不会让孩子去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快乐的玩耍,在家长看来孩子会画画、会背唐诗、会作数学题就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孩子,但是家长们没有看到,我们所做的这一切正是让孩子心理出现问题的原因,由于孩子缺少和同伴的交流沟通,出现问题时只会采用他认为是正确的方法去处理问题,考虑问题时只会从自身出发,而不考虑同伴的想法,这就让孩子在出现问题时不会与同伴很好的交流。
  三、有效的教育,长期的坚持
  (一)教师要善于当一个观察者
  鲁迅说过:“童年是一部充满良知的天书,只有读通,读懂,读透它,方能造就它。”孩子就是这部书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他们的身上会发生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教师作为这本书的阅读者,只有用心去细细的品读,才能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就拿孩子和同伴之间的交往来说,我们可以看到自主意识强的孩子一般都很任性,这是因为孩子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活动中,自我意识发展起来了,但自我的发展意识与其较低的思维判断水平和能力形成了矛盾,对语言的理解力有限,听不懂语言或者不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识和想法。在他们的身上往往表现对于任何事情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就是好的,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就是不正确的。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首先要善于观察,发现让孩子任性的原因是什么,是对别人语言的不理解还是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我们才能在尊重孩子个体发展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能健康成长的成长。
  (二)教师要善于当一个引导者
  教师作为孩子行为的引导者,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语言是贯穿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基石,只有当孩子有交往的需要时,他们才会主动地搜寻记忆里的词汇和句子,并尝试着进行表述。为此,我们要充分的运用语言这一特性,给孩子提供一些适合他们的读物,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中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你认为是对的还是错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同伴也是孩子观察学习的榜样,孩子有与人交往的愿望,但是由于交往的方式方法不当,使交往无法继续,甚至出现打架等不良行为,因此,我们要教幼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如:“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请坐”、“您好”、“你先玩,我后玩”、“我们一起玩”这些神奇的话很有效,其次教幼儿学会等待、轮流、分享,在交往中待人热情、主动、遇到困难、矛盾试着自己解决,教师对能较好与同伴交往的幼儿,及时的给予肯定、鼓励、用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的点头激发其他孩子向他们学习的动机。
  1、引导孩子建立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
  幼儿心理研究表明,幼儿期的儿童需要与同伴交往,此时他们最感痛苦和忧虑的是大家都不愿理睬他,倘若没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会为自己不被同伴接受出现紧张不安的焦虑现象,而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孩子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孩子感觉到在幼儿园有这么多好朋友,大家在一起很开心,逐渐培养孩子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
  2、让孩子学会互相帮助,感受交往的乐趣
  孩子在刚上幼儿园时,还不会去关心同伴,看到同伴不小心摔倒还要讥笑他,这样会让一些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压力。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可以开展集体活动――《我的朋友》,让孩子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了解同伴的喜好,兴趣,怎样处理与同伴之间发生的争执,怎样与同伴分享快乐等,对于生病在家的孩子,教师可以组织孩子用打电话等方式进行慰问,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在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从中发现互相帮助的乐趣。
  3、开展适当的活动,培养交往能力
  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我们可以创设和提供丰富适宜的活动区域和玩具材料,支持孩子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也可以鼓励孩子带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图书到幼儿园来与大家分享。同时结合游戏是满足孩子身心发展需要,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良好途径这样一个特点,让孩子参加到游戏活动中来,孩子通过与伙伴在游戏中的互动交流,能很好对某些问题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的共识,进一步培养了孩子的合作交往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是否善于交往,能否建立起与周围人的和谐的关系对于孩子一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人、物、时空等各种因素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用多样的方式激发孩子的交往兴趣,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让他们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693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