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园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校园环境主要由物质环境和学校文化两部分组成。物质环境是指校园中客观存在的建筑,设备,卫生等。学校文化主要由教师来控制和把握,并且常常通过潜移默化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实际影响,其影响是多方面的。优良的校园环境是小学生能够保持健康成长的重要土壤。
  【关键词】校园环境;小学生
  一、校园环境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校园环境是客观存在着,但它对学生的影响总是有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渗透,时刻与学生相伴。我们小组就校园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做了一份调查,调查对象为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调查,64%的小学生认为校园环境对自身重要,但只有28%的学生对该校的环境满意。大部分觉得一般。所以学校要重视校园环境的对小学生的积极作用。教师们的言传身教都构成一种环境,它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此需要教育者关注校园环境建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1]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校园内的绿化是做得好的,但卫生的满意率为21%,所以必须重视小学校园环境的教育作用,其意义如下:
  (一)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认识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2]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体现在学生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这也是学生优良个性品质形成、身心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在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认识,尤其是因为小学生认识水平低,自身的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学校环境中各种要素的强烈的影响更容易发生在小学生身上。根据我们做的调查分析得出,小学生对待校园不文明的现象,42%是心中反感,但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仅有34%的学生是主动维护,劝住不文明的现象。从这组数据中,得出小学生的校园环境急需加强建设的结论。87%的学生认为维护校园良好环境是学校所有人的责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的、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3]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力量,在不知不觉中内化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
  (二)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营造健康的情绪生活。由教育者营造的心理氛围和环境中,学生既可能形成积极、乐观、开朗、愉悦的良好情绪状态,也可能产生抑郁、忧虑、恐惧、不信任等不良情绪反应。“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无疑会对小学生心灵产生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据调查,62%的学生有时关注黑板报,但是都认为黑板报可以带给他们额外的知识。这种无时无刻不在的环境能够让每位小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鼓舞和感染,从而帮助学生营造健康的情绪,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存在着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心理健康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相辅相成。据分析得出,觉得校园活动丰富与不丰富的学生大致各占一半,41%的学生对活动有兴趣,38%觉得一般,学校应增多活动的次数,提供多点机会给同学们认识多的人,打造好人际关系的平台。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学生心理健康对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小学校园环境的现状分析
  (一)物质环境的不足。小学生环保意识不强,校园环境不能保持整洁。但是却怎么也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软肋。正如上文讲到的数据一样,小学生对待校园不文明的现象,43%是心中反感,但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仅有21%的学生是主动维护,劝住不文明的现象。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不强,所以把原来整洁的校园环境,一上午下来就弄得很脏。学校里有校工帮忙搞卫生,但是禁不起这么大的一群人的折腾。据调查,87%的学生认为维护校园良好环境是学校所有人的责任。所以学校要整合小学生的力量,把校园保持整洁。
  (二)学校文化
  1、教师参差不齐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对校园环境的潜课程认识不足。不少小学教师至今不清楚“潜课程”这个概念,以为课程就是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实际上这只是显性课程。相对来讲,那些非正式学习的各种教育要素,如师生关系、班风、学风以及学校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所形成的气氛等一些潜在的教育因素称为隐性课程,即潜课程。整个校园环境的内容,都是潜课程的内容,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我们调查的数据分析,85%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有影响,所以教师的作用不能忽视。其中,23%的学生会模仿老师的行为。87%的学生相信老师说的事情,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参差不齐的水平,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
  2、校园里的文化建设需要加强。体现文化环境氛围的载体很丰富多样。对一所学校而言,校园文化环境的展现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与时俱进,是我们进行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应该把最先进的文化和思想引进校园,让师生感受到先进文化的时代气息。学校价值观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确立了精神支柱,决定了学校的基本特性,对师生员工的行为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每个学校都具有体现本校特色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便决定了学校的基本特性,规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
  三、优化小学校园环境建设的策略
  (一)物质环境建设。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制定建设方案。小学生的意志力较差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靠自觉的行动来完成任务。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所以要靠外部约束来完成维护校园环境整洁这项任务。学校要制定学校的环保规则,班里也该把责任落实到实处,让学生可以按要求完成。我们也对某小学的老师进行了访谈,她们认为校园的绿化和卫生要靠同学们一起来维护。这就要靠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只有干净的校园环境下,学生们才可以很好的学习新知,为未来铺路。   (二)学校文化环境建设
  1、重视老师的素质培养。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从校园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入手,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其中教师素养是一个重要的保障。据我们的调查,很多同学在被问到“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时,回答的大多数是知识渊博,有爱心的老师。根据我们与老师做的访谈,老师也说到拥有这些素质,才能是个好老师。也只有老师的专业成绩过关,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出具有优秀的成绩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学生,也才能得到学生的喜爱。老师不仅能教好学生也可以带坏学生。因此,提高教师素养从以下两个方面完善:
  (1)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因为学校环境没有一个通俗易懂概念,不同的教育者对其认识和理解有差异,为此必须提高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的理论素养和水平,加强理论学习,树立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贯穿每个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基本任务。教育理论本身在社会不断进步的新形势下也是发展的,随着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新的教育方针、政策时有出台,知识如果不可能真正转化为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教师一旦忽略了理论学习,其思想和观念就会落伍,甚至和时代的发展背道而驰。
  (2)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校园环境有很多部分组成,其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赋予教师新的使命:要关心并自觉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这也是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在学生中营造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成长。但是,如果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会直接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教师态度专横,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就会受到抑制,教师本身有依赖感、不安全感,也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学生,使学生也形成依赖心理。所以在学校中开展针对教师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让教师有一个情绪释放的窗口,使每一个教师都保持着积极向上,开朗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2、重视校园环境的文化要素建设。学校的文化环境就是学校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处处体现出“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校园的人文环境是学校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校灵魂。我们知道,人格的形成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而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种人文过程,人文过程必须在一定的人文教育和人文环境中进行。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小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这个特殊环境中度过的,学生个体情感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无不受到优美、健康环境的熏陶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助于提升人的素质,塑造和谐的团队,对于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师长+父母+朋友”型教师角色,最受小学生欢迎。教育者的心语会像甘泉滋润学生纯美而健康的心田。校园人文环境是教师和学生保持健康心理状态所必须的成长土壤,它对学生的影响如空气般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如果将学校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学校中的环境与师生的地位同等重要。物质环境就好像是这个系统中的硬件,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一般起积极促进作用,而先进的软件就像心脏一样指导着我们的活动。学校文化则是这个系统中的软件,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它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学生也有重要的作用,共同维护者校园环境的和谐。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也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推进和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而良好的校园环境需要师生共同来建设。
  参考文献:
  [1]解巧茹.谈学校软环境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成功(教育),2009,(2):182.
  [2]张小宏."三礼"教育花儿红[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9,(5):008
  [3]张军,王宫卿.谈当前大学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6):046.
  指导老师:原青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693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