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老师,请放开您的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出于对学生的“不放心”,干扰学生的现象时常发生。作者对英语课堂中教师干扰学生五大现象进行了深入扫描,并相应地提出了五大解决策略。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 教师干扰 应对策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小学英语教师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笔者发现,在英语课堂中,教师“无意地”、“情不自禁地”干扰学生的现象仍不断发生。
  一、过细的情节预设,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1.现状扫描
  教学预设是整个教学的起点和指南,一个好的预设,符合一定的目的方向,有助于教学主体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但是,有些教师为了推进上课环节,预设了过多的内容,力求一步步把学生引向自己“挖”好的“坑”里。但是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位学生都有独特的想法,如果预设过细,课堂上不能根据学生生成及时调整,必将使教学陷入僵局,从而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执教《小学英语(译林版)》(以下简称《小学英语》)五上U7 “At weekends”,教师A打算从和学生谈论周末活动入手。她对pre-reading环节进行了精心预设,试图在free talk中复习动词词组,从而顺利进入课文学习。以下是她和部分学生的对话:
  T:What do you often do at weekends?
  S1:I often do my homework.
  T:You’re a good girl.What else do you do?
  S1:(思考片刻)No.
  T:No?Do you do any sports?
  S1:No.
  T:Why?
  S1:Because I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
  T:(尴尬,转问另一同学)How about you?
  S2:I do my homework too.
  T:(继续启发)Do you sometimes fly a kite?
  S2:No.
  ...
  可以看出,教师A预设很细,用了多种句型,努力使学生说出丰富多彩的周末活动,以便复习动词,为上课铺垫。但是无论多细的预设都存在不稳定因素: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言行不能完全符合教师的预设。如果教师不能根据生成及时调整,即使她生拉硬拽,也不可能把学生引入“正轨”。
  2.解决策略
  适度预设,让生成变得灵动。同样一节课,教师B也碰到了教师A的情况,课堂瞬间成了学生的“诉苦”之地。教师B立刻调整思维,肯定了学生的“tired”,然后引导学生边唱自编歌曲边做运动,活泼欢乐的歌曲不但复习了很多关于运动的单词,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当教师B问“What else can you do at weekends?”时,学生一个个抢着回答。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老师,好就好在他能觉察出课的发展情况,随时变换教学方式。”在适度预设的前提下,在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层面,教师带领学生积极探究,并根据学生生成进行有“弹性”的调整,那么,未曾期待的精彩便会时常出现。
  二、过频的交流提醒,打击了学生的发言自信
  1.现状扫描
  英语课堂形式多样、活动丰富,学生比较乐意上。然而,当需要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很多同学还是感到困难。此时,适度的提醒能及时点拨思维、适时纠错,增强学生的表达自信。然而,部分教师对学生左右不放心,导致提醒过频,反而打击学生的表达欲。如教师C要求学生对《小学英语》五下U1 Cinderella”进行复述,学生小D自告奋勇:There is ... he don’t(师纠正:does not)have any beautiful clothes and(师纠正:or)shoes.The fairy help(师纠正:helps,学生表现出难为情)her.Cinderella have(其他同学开始忍不住笑出声来,不约而同纠正:has)beautiful clothes and shoes.She can goes(全班大笑,纠正:go,该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过了好久才反应过来)to the party now.Cinderella...(该生战战兢兢,终于完整复述了几句).Many girls tries(大家再次大声纠正:try)on the shoe,but it does not fit.Finally,Cinderella tries it on.It fits well.(由于时间问题或者是心急,C老师帮她说完了最后两句)
  可以看出,小D复述故事情节完整,语言表达连贯,唯一的不足是出现一些其实并不妨碍对课文理解的语法错误。教师C没有关注到小D对整个故事的把握,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纠正她的错误上,她和同学们的行为影响到小D的情绪,导致其越纠越错。或许,小D以后再也不敢不假思索地举手发言。
  2.解决策略
  巧妙提醒,让纠错变得艺术。教学是“慢”的艺术,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中,我们要耐心等待,让他们慢慢思考、慢慢发现。就像上面的案例,C老师完全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小D复述时,同学们边静听边记录(错误)。复述完后,大家一起先肯定优点,然后提改进建议。这样,说得人专心了,听得人专注了,大家互相尊重了,课堂才更融洽。
  三、过多的练习环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现状扫描
  练习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在语篇分析时,我们常常通过有层次的听、说、读、写等方式对文本进行解剖,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练习的把握常常失误:有的教师觉得这个练习很好,那个练习也不错,不懂得取舍,导致练习过多;有的教师担心学生这里不懂,那里不理解,导致练习设计过碎;有的教师则对各种教辅用书上的练习实行“拿来主义”,导致练习过滥。这些不经过优化的练习不但加重学生的负担,更使教学处于“走过场”的低效甚至无效状态。如,教师E执教《小学英语》六下U7 “Summer holiday plans”,在While-reading环节设计了如下练习:1.Listen and circle:Where will they go for the holiday?2.Listen and say:Who will go to these places? 3.Read and write:What are the children’s own holiday plans? 4.Read and fill in blanks:the details about the children’s plans.5.Have a try:(a)Make a dialogue:About Mike’s plan.(b)Try to say:About Yang Ling’s plan.(c)Try to imagine:About Su Hai’s plan.(d)Try to write:About Liu Tao’s plan.   细细分析这些练习,前四项理解性练习中,练习4内容和前三项雷同;拓展性练习5所含子练习的量过大,一节课完成这么多练习,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解决策略
  精练精讲,让练习变得高效。精练,要求教者精心设计练习,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探究性和典型性,使学生在精练中准确理解文本。精讲,要求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哪些练习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哪些需要小组合作完成?哪些真正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到有扶有放。精讲精练,才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练习过程中活跃思维,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上案例,去除练习4,前三项练习作为第一课时,足够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练习5可放入第二课时,其中4个小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通过同桌配合、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
  四、过分的朗读指导,挤占了学生的阅读感悟
  1.现状扫描
  《英语课程标准》二级目标对读的要求是: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正确朗读所学故事和短文。随着对口语表达的重视,教师们对朗读越来越重视,模仿录音朗读已经成为常态。有的教师为了逐字逐句指导朗读,甚至每一篇课文都让学生标注“朗读符号”,以便时刻提醒孩子该如何朗读。如用?坭表示升调,表示?坨降调,・表示重读,更有教师细致到标好弱读、换气、长音等。不可否认,在低中年级,这些提醒为孩子们读得准确、优美提供了大量的帮助。然而,笔者发现,一方面,这些提醒使学生的朗读过于矫揉造作,他们关注的是“眉飞色舞、语气夸张”的外部表现,忽视了对文本内容的关注。另一方面,离开了老师给的这些“拐杖”,孩子们的朗读又不知所以然。
  2.解决策略
  适中指导,力求自然。阅读需要感情,这种感情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的理解上。指导朗读要适中,不必过于夸张、强调,应该指导学生准确读音、合理停顿、关注语速、恰当表达情感等。朗读最忌讳摇头晃脑、装腔作势,因为读是为了表达,为了说话。我们何时看见两个人在交谈时是拿腔拿调地说的?所以朗读应该像正常说话一样读,要学会指导学生“自然的朗读”。当然,朗读有技巧,教师可适中指导,如英语中的一般疑问句常常用升调,肯定句和特殊疑问句常常用降调。除此之外,用不同的调读同一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截然不同,同一个句子重音落在不同的单词表达的意思也不同,等等。
  五、过深的主题挖掘,扭曲了学生的体验
  1.现状扫描
  英语教材按单元编排,每一单元都有一主题。鲜明的主题让我们明确编者的意图,让教者清楚教学的方向,使之更好地满足《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英语教学须关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的要求。很多教师对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一要求着意研读,进入误区,认为主题挖掘越深越好,似乎不挖则无拓展,无拓展则没有达到教育意义,从而就没有关注到“人文性”。于是,主题越挖越深,拓展漫无边际,导致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是扭曲的,对拓展部分的体验是不透彻的。如《小学英语》五下U7主题是“Chinese Festival”,课文讲了四个传统中国节日。教师F在文本分析后对主题进行了提升:Chinese festivals mean miss(想念),reunion(团聚),memory(纪念)and respect(尊重).So do the people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然后提出问题“What traditional festivals do you know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进行拓展。教师F为了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节日,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本课的主题是“中国节日”,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很多孩子除了知道自己的生日,几乎只知道放寒假的春节和宣传过多的西方圣诞节了,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知之甚少,教师F的挖掘反而使学生对本课重点体验不深,学生不能感受其提及的中国节日的内涵。
  2.解决策略
  正确解读,到位而不越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细心研究单元主题,潜心研究文本内容。在熟知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制定课文教学目标,从而使得文本主题挖掘到位而不越位。如上课例,教师F可把拓展重点放在中国节日上:本课中设计拓展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文本中四个中国传统节日,在接下来的课时中适量拓展其他中国节日,使学生在本单元学习后,对中国节日有比较全面、充分的了解,从而自然感受中国节日蕴含的意义。
  伟大的教育家杜威说:“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船,学生们用力地用桨把船划向前。”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放开手,大胆赋予孩子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在自主与互动之间敢于想己之所想、言己之所言,从而在自主感悟、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迸射创造的火花。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杨维湘.掣肘现象何时了――语文课堂上的教师干扰及应对策略.2013年教海探航一等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7010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