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昆虫记》到《大地上的事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为了将“多阅读,少做题”的初中语文教学口号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五单元“诵读欣赏”《大地上的事情》节选的两段精美文字后,可以提供此类作品中的其他精彩篇章,如《我的邻居胡蜂》(两篇),进行拓展加深阅读,并由此展开与七年级上册课文《松树金龟子》(出处《昆虫记》)的对照阅读,充实学生的阅读感受,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会阅读的美感。
  具体导学过程可以作如下设计:
  第一步:导学课本上《大地上的事情》(节选),环节大致如下:
  1.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图片欣赏。(ppt呈现)
  2.作家苇岸及其作品简介。
  ppt呈现:
  大地上的诗人――苇岸(1960-1999)
  大自然质朴谦逊的儿子
  大地上悉心的洞察者与罕有的倾听者
  茫茫大地上漫游四方的行吟诗人和浪漫主义思想家
  最后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苇岸悉心地洞察着大地上一切的生命,聆听着自然中任何生灵的对话。在他的文字中,你找不到任何谩骂的字眼,也找不到现代商业文明的浮躁心态。他更在乎的是每个人内心对土地应有的亲切之情,他的文章重在唤起人们心底最善良的温情,用爱和感激来重建人们与土地的联系。
  苇岸一生文字很少,不足二十万字。生前只留下一部《大地上的事情》。
  3.学生品读精彩片段,要求:
  (1)明确写到哪些“大地上的事情”?
  (2)用两到三句话说说初读文章后的整体印象或感受。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旨。(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敬畏自然中一切的生灵。)
  (4)挑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声情并茂地朗读,并从语言或情感或修辞等角度赏析。
  4.《大地上的事情》整部作品的思想内容简评。
  ppt呈现:
  《大地上的事情》的篇幅薄得如同作者瘦削的身材,但代表了他的温情、诗意和生态思想的集结。它由75篇类似散文诗的小短文串成,这些看似互不相干,仿佛从生活的长卷上随意剥下的片段,其实完全统摄于整体情境和隐藏在文字后面的主题思想――都是他对发生在大地上的事情的了悟,对最原初的风景的深情的一瞥和缅怀。
  第二步:下发讲义,学生阅读欣赏苇岸的两篇同题文《我的邻居胡蜂》(一)(二)。
  文章前设计“阅读提示”:读苇岸的《我的邻居胡蜂》,会让你想起和初中语文课本上谁写的哪篇文章很相似,想想相似在哪些地方。
  文章后安排“实感表达”二题:1.读苇岸的《我的邻居胡蜂》,会让你想起和初中语文课本上谁写的哪篇文章很相似,说说相似在哪些地方。读得仔细些,你也会感受到两文作者对自然界生物的关注角度、关注程度是不一样的,谈谈你的看法。2.欣赏苇岸写胡蜂的文章,你是否想起了陪伴过你或影响过你的某种(个)动物?关于如何写好自己熟悉的动物你是否得到点儿启发?谈谈你的感想和体会。
  第三步:学生围绕第1题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略作交流,教师巡视倾听,收集学情。
  第四步:学生速读讲义上出自《昆虫记》的精彩片段,然后教师根据学情,利用ppt提供给学生一部分关于法布尔《昆虫记》和苇岸《大地上的事情》的评论文字和相关资料。然后学生笔头完成第1题。
  ppt呈现:
  1.《昆虫记》用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美文,将昆虫的生活世界呈现出来,并融入了法布尔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于生命的热爱。这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它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经典著作。书中对于人们平常较少见到的昆虫,做了详细的说明;对法布尔时代法国的一些风俗习惯,也做了随机解说,并且补充了现代昆虫学家的一些观点。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熔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
  2.法布尔的研究遭到了正统力量的责难,法布尔辩驳说,“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是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的是死,而我探究的却是生!”
  3.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以心灵的承载,博爱的情怀,将散文与生命重新系结,当他发现世界所呈现是物质与精神的悖谬,物质文明、现代进程是“一个剥夺了精神的时代,一个不需要品德、良心和理想的时代,一个人变得更聪明而不是美好的时代”,因此,他执着地把寻找生命“彼岸”的感悟,上升为理性的文化思考。
  4.苇岸的笔下,流淌着一种博大的人类之爱。他对自然万物都无比赞美,把自然界中的蚂蚁、麻雀、大树、太阳、麦田、冬天的雪,都视为自己的家人及平等的伙伴。他的代表作《大地上的事情》就突出地表明了他已经把爱心从人类自身扩展到了自然万物。苇岸关注着“大地的道德”,他吸收了西方生态伦理学的思想精华,反对人类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希望人们爱护动物,爱护一草一木,爱护山川河流,并身体力行。
  最后,将“实感表达”第2题留给学生课后在日记本上当练笔完成。“实感表达”不设参考答案,学生读有所悟,言之成理就是读有所获,便在熏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性灵的同时达到了以读带写、以读促写的目的。
  (巫正利 江苏省启东市开发区中学 2262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7037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