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有不少初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觉得学习文言文了无趣味而且感到没有什么用,进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应付心理,甚至有一些学生完全丧失了学习文言文的信心而选择了放弃。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切实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和了解、明确文言文的学习目标和价值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教材还是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的比重。教师什么样的教学或者怎样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和价值而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学习,基本上都是以老师为主体,上课时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逐字逐句的翻译,老师们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的是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收效甚微,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例如,课堂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比较好理解的篇目、段落、句子,可让学生试着自己翻译,对于比较难理解的篇目、段落、句子,老师做适当讲解,有问题的老师予与纠正,对于做得好的同学予以表扬,对于做得比较差的同学予以鼓励,这样学生慢慢就会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同时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就有了相当的提高,也摆脱了对老师的依赖思想。
  二、明确目的,合理串讲
  新大纲对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作了如下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足见语文教材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规定的科学性在于要求初中作为积累感性材料的阶段,通过大量的熟读和背诵,熟悉各种文言文的语言现象,丰富古代汉语知识,积累词汇和句式知识,培养语感,逐渐形成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以上要求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学生在小学阶段基本上都是只接触到古诗,突然接触到较多比较深厚的文言文,难免产生畏难的心理,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们明白,文言文的学习目标并非高不可攀,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应该消除畏难心理,树立信心,切实提高对文言文的认识和了解,明确文言文的学习目标和价值而努力学习文言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大力抓紧学生的熟读和背诵,宜多运用串讲法,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所谓串讲法,就是从文章整体着眼,注重字词句,串通各段直至全文文意。从前传统的串讲法多是教师读、讲、串,剖析字词,断句和翻译,要求学生勤作笔记,现在讲究自主学习,我们宜多在要求学生完成字词预习任务的基础上,分析它们的意义和用法,重视启发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把串讲法和其它教学方法结合运用,或根据课文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和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觉得学有所得。
  三、指导学生诵读,有助于学生融入课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谈学习文言文,就该继承古人成功的做法。诵读法可以说是文言文教学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得法。起初,要语音准确,句读准确,字正腔圆。然后,训练学生掌握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再后,随着理解的加深,要求学生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下功夫。最后,学生在反复诵读达到因气求声、心口合一、与我为化的诵读境界。久之,学生便耳熟能详,目闭可诵,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的艺术感受,不知不觉间就和作者心意相通了。
  四、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以达到融会贯通。首先要分析词义、句意;其次要懂得篇意,结合课文内容,分清层次;最后还要归纳写作特点。分析的过程,教师切忌包办。凡是学生在课下注释或课前提示中能找到的,教师不讲;凡是学生能够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能力来解决的,教师适时提醒,及时鼓励;凡是经过点拨学生可以心领神会的,教师要及时启发指导。例如,学习每一篇文言文,翻译都是难点。在读与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结合课下注释,运用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对课文进行翻译。在翻译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巡回指导,对译文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启发诱导。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译文的本事,切实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由此,学生不仅巩固了旧知识,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加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总之,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面对相对晦涩的文言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老师,老师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的趣味才能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提高课下学习的自觉性。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所说:“头脑不是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作为教师就需要想方设法找到点燃火把的火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成为熊熊燃烧的火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704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