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托班幼儿洗手行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幼儿期是幼儿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幼儿时期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在卫生清洁习惯中,洗手行为是值得重视的一个方面。托班幼儿的洗手行为贯穿在点心前、餐前、便后等环节,是一日环节中重复最多次的行为。本文基于对托班幼儿洗手情况的观察,分析影响托班幼儿洗手行为表现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
  一、托班幼儿洗手行为分析
  现从幼儿自身、教师、幼儿园三个方面进行洗手行为的相关原因分析。
  (1)幼儿自身。①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年龄特点影响幼儿的洗手行为。处于3岁~6岁的幼儿的身心发展尚处于很幼稚的阶段,缺乏知识和经验,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分散、自控能力差。他们往往不能长时间关注一件事情,洗手时,不仅仅同伴的行为会影响到自己的洗手行为,而且自身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也使他们不能很顺利地完成完整的洗手行为。②幼儿特定的心理发展特点影响幼儿的洗手行为。观察发现,托班的幼儿经常是先做后思考,或者是边做边思考,不能做到先思考再实施。自然,在这些情况下幼儿是不可能正确完成洗手行为的。观察发现,模仿也是一个因素。不管是正确的洗手行为还是不正确的洗手行为,幼儿会跟着学跟着做,学习正确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是一个积极的带动过程,但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坏榜样”,这也是要引起重视的。③幼儿的清洁意识影响幼儿的洗手行为。研究者所观察的是处于3岁~4岁的托班幼儿,清洁意识还远远不够。由于认知发展水平有限,幼儿缺乏对卫生、细菌等相关概念及其因果关系的了解,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和正确对待,使得幼儿形成一种讲卫生勤洗手是帮别人而不是自己的事情的错误观点,不能变成幼儿自觉自愿的行为,更不用说是形成自身需要的习惯。
  (2)幼儿教师。①教师的角色定位影响幼儿的洗手行为。教师在幼儿园是一个具有权威的角色。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体现在每日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者经过访谈发现,教师认为他们在幼儿洗手行为的过程中起到的是一个监督者、提示者的作用。有教师反映幼儿不能正确地洗手,或者在小便后没有主动洗手的意识。②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影响幼儿的洗手行为。调查发现,教师认为要培养幼儿的洗手习惯,首先要让幼儿产生清洁的意识,然后在不提示的情况下让幼儿实践,对于在无提示下的并产生清洁行为的幼儿给予鼓励与奖励,再慢慢培养大多数幼儿的清洁习惯,最后对没有形成清洁习惯的幼儿给予必要的批评,运用心理学中强化的理论。
  (3)幼儿园。①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模式影响幼儿的洗手行为。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的家。这种集体教育模式决定了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中不可能一直受到关注,所以很难做到时刻关注每个幼儿。②幼儿园的教学时间安排影响幼儿的洗手行为。托班幼儿的时间安排中,并没有专门特定的时间学习或者练习洗手。当然,据研究者所知,几乎没有幼儿园会单独安排这个时间。因此,在各环节联系之间就是幼儿所谓的洗手时间。可想而知,完成正确洗手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二、托班幼儿洗手行为的改善策略
  (1)认识幼儿的身心特点,注重内在因素的影响。首先,认识到托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是造成幼儿在洗手行为出现诸多分心行为的原因之一。充分认识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是可以减少幼儿在洗手中的分心行为的。其次,托班幼儿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影响大,应在教育行为上适应这一特点,让幼儿在洗手时保持平稳的情绪,减少幼儿洗手时的兴奋或者愤怒等不平静状态,可以有效减少幼儿玩水、打闹的状况。
  (2)认识幼儿的认知能力对洗手行为的影响。受限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托班幼儿还不能很好地形成自觉洗手的意识。但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部分――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提出,3岁~4岁幼儿应做到“在提醒下,饭前便后能洗手”。 相对应的建议是: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予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
  (3)认识教师的作用,注重外在因素的影响。①认识教师的特殊地位对幼儿洗手行为的影响。教师是一个权威者,说的话做的事对幼儿来说都是模范。幼儿在家中是宝,一家人围着转;在学校,教师是主,因此,教师的特殊地位对幼儿的行为有特殊作用。利用教师的地位,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以语言、音乐、体育等多种形式教会幼儿洗手的正确步骤,树立自觉主动洗手的意识,逐步形成良好习惯。②认识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幼儿洗手行为的影响。由于传统教师观使得教师长期处于一个教导者、传道者的位置,总觉得教师是高幼儿一等的,教是最重要的任务,而教师以自身为主体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童心去对待幼儿,多点鼓励,少点批评。
  (4)构建合适的幼儿园环境,注重客观因素的影响。①认识幼儿园集体教育的模式对幼儿洗手行为的影响。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模式暂时无法改变,相对以前幼儿园四五十位幼儿而言,三十几个幼儿已经是改善了。教师在洗手过程中适当干预,幼儿园还应负责创造合适的环境,包括高矮适度的盥洗池、毛巾架、餐桌上统一使用的餐巾等,为幼儿洗手行为打好基础。此外,在洗手池的墙壁上贴上图画形式的正确洗手步骤图,可以起到提示作用。②认识幼儿园的教学计划时间对幼儿洗手行为的影响。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培养良好习惯的好时期,应该重点培养习惯的养成。对于托班的幼儿,这是一个需要投入时间的过程。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曹安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7044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