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游戏在幼儿园社会领域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社会领域教育活动是在一定教育目标指引下,运用一定的方法、采取一定的手段、选择一定的形式作用于教育对象,使教育对象在社会性方面获得发展的过程,即达成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游戏是一种复杂的活动,从教育的观点看,游戏和学习及教育有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由此可见,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幼儿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游戏符合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所以在社会教学中,将游戏渗透到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想象、探索和智慧,是身体和个性在欢乐和喜悦中发展起来,让游戏真正有效地实现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用游戏的趣味性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运用游戏进行社会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用游戏的趣味性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更多的关注。因此,在社会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便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
  如:根据社会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创编和改变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之中。有一个节目是:一人表演动作,不能出声音,然后让另外一个人猜一猜表演的是什么。为了使幼儿养成遵守游戏的规则,就可以利用这个游戏形式,在社会活动中设计游戏“表演猜猜”,游戏中要求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不能出声音,通过想象,只能用自己的动作进行表演,请其他小朋友来猜一猜自己表演的是什么。在活动中,幼儿跃跃欲试,自始至终参与活动的兴趣很高。通过游戏,不但使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得到充分发挥,又能适合不同的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在游戏中,他们会为了参与游戏而控制自己的行为,参与游戏的兴趣也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摆脱了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
  二、用游戏的精妙性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运用游戏进行社会活动教学,教师注意游戏要有情绪和精妙,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欲望,使游戏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出活跃气氛、调节情绪、促进教学的功效,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如:小班的孩子大多数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对幼儿园陌生的环境、老师和小朋友又有恐惧心理。为了使幼儿较快的熟悉幼儿园的一切,在社会活动《爱上幼儿园》中,运用“坐汽车”的游戏,教师和孩子随着汽车喇叭的滴滴声,请孩子自报姓名,买票一个个坐上车。接着教师边开车边为幼儿介绍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教师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形式活泼、生动,让幼儿感受到了与老师一起游戏的快乐,这样,一下就拉近了老师和幼儿之间的距离,有了平等、宽松的师生关系,也培养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友好感情,让幼儿喜欢老师,老师也成为了他们的朋友。
  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是放松的,他们享受到了充分的自由,也敢于大胆表现,大胆想象,并进行实践,幼儿也在慢慢消除恐惧感,从而喜欢上幼儿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用游戏来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导者
  运用游戏进行社会活动教学时,教师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导者,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游戏活动中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仅构成了游戏的前提条件,而且贯穿于游戏的整个过程,促进幼儿认知全面的发展。所以,教师在社会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要将这些要求完全渗透进去,只有这样,才能把社会活动完全做到游戏化。因此,教师要事前了解活动的过程,设计好活动的内容,将教学活动游戏化,将感知活动贯穿在社会活动过程中。
  如:幼儿期是幼儿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幼儿的态度、习惯、个性都处在奠定时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资源,扩大幼儿的道德认识,培养他们丰富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锻炼坚强的道德意志。有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在大班社会活动《香香的路》中,运用游戏贯穿,首先让全体幼儿戴上眼罩,使幼儿体验一下什么都看不见的感觉,从视觉方面体验一下盲人生活的不便;接着请一人戴上眼罩扮演盲人,请其他小朋友运用生活经验说一说,应该怎样来帮助盲人;最后请幼儿用行动来帮助“盲人小朋友”做事情。游戏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加上自己的想象,很快进入角色,再现他们所见到的事情,使幼儿亲身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使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和和积极情感。
  寓教于乐、寓社会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幼儿在游戏中会遇到困难,但是由于对游戏的兴趣,他们会不断地去做,因为,他们注重的是游戏的过程和游戏带来的快乐;在游戏中通过相互交往,他们体会到了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必须互相理解;幼儿为了参与游戏,就必须遵守规则;游戏中同伴的交流使孩子们相互表白,逐渐学会了表达,丰富了词汇,学会了运用一些礼貌用语。游戏中孩子们在悄悄的变化着,形成了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以生活为载体,提炼出适合孩子的游戏,并充分利用各种游戏形式,调动孩子多种感官的参与,强化感知,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总之,根据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特点、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恰当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获得丰富经验和体验的重要途径,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版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3]《(新纲要)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朱细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4]《幼儿社会教育》,陈世联,李志宇,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社,2009年3月版
  [5]《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刘焱,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0年5月版
  [6]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现状研究[D],廖莉,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5,(07)士),2001,(01)
  [7]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吴航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2001,(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710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