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当有语文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下的语文课堂,无论是平时的原生态课堂,还是特定时候的教学公开课、竞赛课,老师们都在努力追求实效和高效。笔者以为,在教学的诸多环节,我们应从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水平着手,去设计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展开适度的拓展与延伸,不断关照学生的切身体验,语文课堂才会有语文味,语文教学才可能会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体验;兴趣;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此,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讨论,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达到最佳效果,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对语文、对生活的理解。
  第一、引导学生适度体验,多元化解读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文本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把握人物形象,从而加深对文本、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获得于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
  前不久,笔者曾有幸观摩了一堂有关于当代诗人高汉的《绵绵土》语文教学观摩课。应该说,教者充分理解了作者创作此文的真实意图和想法。但是,笔者以为,教学过程中,教者将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转嫁给学生,是不妥的。试想,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一堂课45分钟,要想达到与教师同等的理解,是难以想象的。只是,教者一味的以自己的理解,诱导学生,不断拓深,按着自己的教学设计,深度挖掘文本的内涵,而对于不同于或影响自己教学步骤的一些学生的别样理解,则以无关痛痒的评价轻轻带过,笔者是不敢苟同的。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做一定的拓展延伸。这对于学生有效地理解文本本身,提高语文素养,是有着一定的益处的。但是,拓展延伸,也应立足于课堂本身,不能流于语文课堂之外。拓展延伸,也是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拓展延伸的内容须与课堂本身有关,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语文学科特点。过深的分析,可能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产生语文学习的疲劳;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可能会让学生流离于课堂之外,转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失去了语文课的根本地位。
  第二、适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日常教学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一堂好课,适度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很必要的。
  通常情况下,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介绍文章创作的背景,或者由一定的教学活动渗透,或者是教学问题的设计,又或者是直观的影像资料或网络视频等。不管是哪一种情境创设,皆因文本而起,应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灵活运用,适度创设。例如,笔者在教授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一课时,首先以“一一”故错发问,启发学生思考,在文中找出作者一一回忆的往事,并加以概括,然后,从“依依”这个词语的意思入手,再度启发学生讨论,比较“依依”与“一一”的不同含义,了解题目“往事依依”的真正用意。文章不仅仅是叙写了作者回忆的往事,而且表达了作者的对幼时所涉及的人和事的深厚感情。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思考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猛然爆棚,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适度整合教学辅助手段,让语文教学更有语文味
  当下,一支粉笔写春秋,已然不是我们语文教师上课演绎教学的唯一方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一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形象性,丰富了课程教学的内容。
  当前的语文课堂上,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上课,这本身是一件好事,这也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只是,个别老师,一味地迎合比赛需求,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上,或是流行音乐高歌,或是网络视频盛行,又或者是五彩纷呈的图片,让人眼花缭乱,多个感官备受煎熬。如果不是会标提醒,还真当做是“中国好声音选秀”或是“中国名胜古迹探访”。对照多媒体设备的基本目的,反倒有喧宾夺主之嫌,语文课倒上成了音乐课、地理课,或是其他课程了。
  还有,在教学文本面前,我们个别教师忽略文本本身所传递的语文信息,反倒对文本所包含的政治问题、地理问题或者自然问题,大感兴趣,别出心裁,而语文文本本身所渗透的人文关怀则轻描淡写。笔者曾经在一次地区范围内的优质课评比中,看到了一位年轻教师在教授七年级语文《狼》专题时,“狼”和自然的图片层出不穷,俨然上成了一堂生物课。虽然,他最后也巧妙地点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一主题,但整个上课的过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倒是不少狼的图片,文本本身所揭示的人文情怀倒并没有什么深刻印象。
  相反,笔者也曾经观摩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梁杰的一堂示范课――《母狼的智慧》。在这堂课中,梁老师对文本的解读,问题的建构,字词语句的揣摩以及文本本身所折射的人文关怀,着实让人佩服。而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则简单明了,锦上添花,既不失语文课的原汁原味,又丰富了文章内容。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对语文教学就曾经做过论断: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不能上成政治课或是其他课程。在现在看来,几十年前老教育家的谆谆教诲,对我们当今的语文教学,也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也应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锦西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713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