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农村义务教育,关注留守学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农村义务教育在全国已开展了很多年,但是在农村的一些学校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学校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正确认识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农村义务教育未来,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而留守学生又是农村义务教育存在问题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留守学生; 现状; 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了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1]农村教育要发展,义务教育是重点;义务教育要进步,素质教育是关键。然而,我国广大农村义务教育中的政策落实现状却不容乐观,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据2010年中央党校组织的“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先后奔赴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辍学率出现了较大反弹,并不是2009年统计所说的小学和中学入学率分别达到了97.6%和91%,辍学率远远高于普九所规定的3%,在很多地方达到了5%以上,一些农村学校不惜采取造假的办法来完成“普九”任务,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笔者认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比较紧张。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尤为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现在有些边远山区的小学根本就没有电脑,也没有图书室。目前的农村教育,一方面生源减少,主要因为计划生育和外出打工,学校进行合并,有些学校没有学生,成了空的;另一方面学校合并并未形成资源整合,未达到改善学校环境的目的。
  其次,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受阻。从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主要还是在追求“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阻碍着课程改革。同时,课程改革也受到具有守旧思想的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强烈反对,所以课改总是迟缓的。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生搬硬套地学习所谓先进的教学模式,如“洋思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每一所学校好像除了不断让学生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外,就再也没有其他的功能。由于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生源等方面的天然劣势,教学质量根本不可能大幅度去上。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只能成为极少数尖子生的陪衬,成为这种教育体制和目标的牺牲品。他们中的大多数,苦读九年后只能回乡务农或外出打工。
  再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辍学现象比较严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许多家长只看眼前利益,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一旦孩子升学无望,就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对学校教育质量更是漠不关心。其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不再是家庭贫困,交不起费用,而主要是学习成绩不好、厌学还有网络的影响。这部分学生学习的主要困难是基础差、课程跟不上。有这么多学生因厌学而辍学。难道这种现象还不值得我们反思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问题吗?因此,只有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愿学乐学,才能根除严重的辍学现象。
  最后,农村义务教育中的留守学生问题比较突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孩子”这一特殊群体。特别是在农村义务教育中,留守学生问题尤为突出。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留守学生总数在2000万左右。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在校学生总数为1698人,留守学生数826人,“留守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48%,他们受监护的状况及表现状况令人担忧,从“留守学生”的生活及受监护状况的几组调查数据中便可见一斑。“留守学生”中的70%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8%由亲戚代管,12%由其它人监护,可见隔代监护成了留守学生主要的监护方式。而82%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从不与孩子谈心”。他们只关心留守儿童的吃、穿等物质生活,从不过问学生的精神动态和精神生活。 这些数据表明:“留守学生”们普遍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隔代亲人还是亲戚,对他们大多只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在监护内容及责任上存在着很大的盲区,难以尽到对他们的教育责任。
  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亲情的缺失。亲情的缺失影响了留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由于父母外出,留守学生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对外界不愿意接触,一些留守学生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父母不在家,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得不到较好的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们生理上的正常发育,有的在心理上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因为自律能力很差,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学生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笔者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话,在学校道德品德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早恋(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女生)等行为,而且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二)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了学生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导致行为偏差的出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三)留守儿童的安全也有很大的隐患,表现在上学回家的路上,因为农村撤乡并镇,多数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较远,大多数学生是乘车到校的,路途上有不安全因素存在。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问题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加大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二是增加各级政府对各级财政的教育转移支付。受到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般的低一级财政已经没有多大的能力继续提高教育投资的力度了。因此加大高一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就成了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贫困问题的根本出路。
  二、对于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受阻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一)要加大对课改的宣传度,促进课改的顺利实施。(二)必须取得一线教师的支持、取得家长和全社会的支持。(三)当地政府要加强支持力度,加大经费投入,要保证学校的硬件设施到位。(四)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农村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使农村教师能顺利掌握并实施新课程,也可以请专家和研究人员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或者组织教师进行远程学习、组织教师观摩骨干教师讲课等等。   三、当前中小学生的辍学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笔者认为想要解决农村中小学的辍学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健全法律法规,深化教育改革。尤其是学校周围的网吧,游戏厅应加强管理,有关部门应经常组织人力清查农村的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整顿好学校周边的环境秩序,还给青少年一个健康洁净的生活空间。(二)对无视法律,擅自雇佣童工的工厂,出责令其立即退回外,还要严格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劳动等部委《关于严禁使用童工的通知》对雇佣童工者要给予重罚,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处理。(三)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完善落实贫困生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
  四、对于农村义务教育中的留守学生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首先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为留守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像笔者所在的岑溪市就就义务教育中的留守学生问题进行了农村教育区域布局调整和教育资源整合,即各镇中心小学从五年级开始实行学校寄宿制。寄宿制使得学校承担起了第二监护人的职责,并成为全方位监护学生的主阵地。这样老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承担起父母的责任,给留守学生更多的关爱,这样才能弥补留守学生因亲情缺失而导致的心理、性格、品格乃至学习上的缺憾。
  其次要加强家长和留守学生沟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比较大,如果有一个人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少得多。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而又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作为监护,最好就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保证家庭教育的完整性。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上学,如果条件不允许,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间隔太久,要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最后,给留守学生更多“偏心”的爱,用爱来弥补留守学生缺失的“亲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2]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喜欢听的是老师的鼓励和表扬,而不是老师的挖苦、讽刺。教师不应该把留守儿童看成是特殊的群体,而应该始终关注他们作为生命个体的尊严,对于学生的错误,少惩罚、多启发,多鼓励,教师只有用自己真诚的爱去温暖犯错误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从教师的教育、关怀中获得力量,获得尊严感,才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农村义务教育的未来,留守学生问题的解决不仅要家长、教师、学校、教育部门。还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光明日报,2006-3-17.
  [2]《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收稿日期:2014-03-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7140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