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空间与图形”作为小学数学四大内容领域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教师,应探讨如何优化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 教学情境 动手实践 发散思维 空间观念
  “空间与图形”主要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它们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其中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和图形与位置等。这些内容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它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的发展,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那教师应该怎样教,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这部分内容呢?
  下面就根据我的亲身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让学习融入生活
  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丰富多彩, “空间与图形”知识大多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课,能够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在对《对称图形》的教学时可收集一些漂亮图片(如小动物、生活中的物品、几何图形)和实物(如树叶、衣服)等等,在观察这些图形和实物的特点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通过“对折”的验证,轻松地知道了什么是对称,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在欣赏中感受图形的对称美,并且还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深刻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
  二、教学要注重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空间与图形”,感受学习的快乐
  儿童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最佳时机。我们老师可利用这点让学生在 “玩”中学习《空间与图形》。例如,在一年级上册〈〈左右〉〉教学时让学生举手、听口令做动作,按指令摆文具、模拟上下楼梯走路等活动。再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我发给学生两张不规则的纸,要求学生操作:(1)用其中一张纸裁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2)用另一张纸尝试裁出一个最大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等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促进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方法可让学生在“玩”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并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升华空间观念
  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中,要求学生按顺序不遗漏也不重复正确地数出堆积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两个图形中都有一个正方体隐藏在“里面”,刚开始接触这种类型的题,学生容易忽略。于是出现了很多学生说5个和7个答案。这时教师提示:有几个正方体很调皮“躲”起来了,看小朋友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这时学生将学具摆出来发现,如果下面没有“躲”着的正方体是无法摆出题中图形的,原来题中分别有6个和8个正方体。这类数立体图形个数的案例,因为图形中含有被遮住的部分,这就需要借助想像才能解决问题。正是借助空间想象的翅膀,才能放飞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发展,得到了提升。
  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内容,适当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体验和理解有关知识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组织了如下的教学过程: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向每组提供三个空圆锥、三个空圆柱和一脸盆水,圆锥和圆柱两两分别具有等底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的关系;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五、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给孩子的思维带来了火花。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我运用多媒体,呈现物体的一个平面,让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物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想像力,这种猜测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然后,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演示,验证学生的猜测,学生也从中体会到要全面地观察一个物体,才能真正地认清此物体,不能犯“盲人摸象”的错误,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716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