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号入座”谈双语翻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众所周知,双语问题在任何一个时间里,它都与民族关系,文化接触,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等十分敏感的社会问题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如何将双语翻译工作做到恰如其分,使得不同语言的人进行交流并达成共识,这就需要翻译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和熟识本民族的文化背景及文化内涵,还要从深层次上了解和熟识自己所译作品的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中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以及了解语言背后容易引起误会和心理冲突的文化因素。当然,在翻译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上下文的语境。这里,我们主要就汉语和维吾尔语言之间的互译问题,从文化与翻译的角度,做一个简单的概述,展现“对号入座”的特点,并浅谈翻译研究工作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双语现象 文化 翻译 “对号入座”
  【中图分类号】H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87-01
  1.浅析“对号入座”
  我国自古就形成了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形式,于此相对也就建立起了彼此影响和相互渗透的文化关系。在各民族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与其社会历史发展相对应的文化。那么,各民族要寻求发展,就必须要交流,这就意味着随着社会和时代的某种需要,必须通过语言交流,从而也就促成了翻译工作的兴起。
  此论文主要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就汉语和维吾尔语言之间的互译问题,从文化与翻译的角度,做一个“对号入座”的概述,展现“对号入座”的特点,并浅谈翻译研究工作的发展现状。
  2.汉维翻译总概述
  2.1 地域文化与翻译
  地域文化指的是“一民族因其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文化,通常情况下,对于同一现象或事物,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表现、表达方式”。
  如古时的中原是汉民族生活聚居地,因那里水源丰富,高山耸立,故而产生了“北望中原气如山”,“水落石出”等词语。同时,也因这些地区盛产竹子,所以我们的成语里有 “雨后春笋”,“胸有成竹”,“青梅竹马”等词语。而在维吾尔语中,如:
  上例1,意为巴扎不认没钱的人:意为手无分文的人虽然成天在巴扎上闲逛,但谁也不会理会,即体现维吾尔民族地域文化的是“巴扎”; 例2,意为大山也怕有钱人:比喻人们见到大款,会产生畏惧心理,即体现维吾尔民族地域文化的是“大山”; 例3,意为生命不会天天大放光彩,甜瓜不会天天开花结实:指人不会长生不老,总有死的一天,因此要珍惜生命,即体现维吾尔民族地域文化的是“甜瓜”。
  上述例1中的“巴扎”是维吾尔民族中对商品交换地点的特有称呼,也就是我们汉族说的集市;例3中的“甜瓜”是维吾尔民族生活中种植的食物;而例2中的“大山”体现了维吾尔民族的居住环境。
  2.2 习俗文化与翻译
  习俗文化是基于地域文化的差异而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和习俗,从而使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差异。
  如,汉民族认为牛很勤劳,忠诚,人们喜欢把那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比喻为黄牛;狗比喻为忠诚的朋友。而在维吾尔语中,维吾尔人常用牛来形容某些蠢笨的行为或状态,而狗的蕴义也改变了。例如:
  如上述例1以牛来表示笨拙的,笨手笨脚的,粗笨的等之类的意思;例2则译为“狗肥咬主人”。
  又如,狼在汉语中是凶残的象征,狐狸是狡猾的象征,而在维吾尔语中却有狼是勇猛的象征,狐狸是聪慧的象征。维吾尔人不喜欢单眼皮,不喜欢黄头发,而对于汉族来说,看重的程度就要轻一点。
  2.3宗教文化与翻译
  宗教文化指的是“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在崇尚,禁忌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在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多有佛文化的字眼,如“菩萨”,“玉帝”,而对于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人民来说,他们认为“胡达”是主宰一切的唯一真神,因而在进行汉维语翻译时,一定要注意两种之间的差异,以免出现失当。
  又如,在维吾尔民族中有“尚七”的心理。如,男孩在七岁时要举行割礼;人死后,一天要七次顶礼膜拜;清真寺的建筑中台阶为七阶,拱门为七个,南北窗户为七扇。所以在出现汉族的带“九”的词语或句子时都应译成“七”,这样才符合维吾尔族的宗教文化。
  3.浅谈汉维双语翻译的转向
  由近几年翻译学的发展趋势来看,双语翻译都朝着一个趋向于语用学的角度,一个偏向于生活化的角度在不停的发展,而且在我自己的生活圈子中就可感觉到。如:
  以上就是维吾尔人中的大多数人选用汉语拼音式来代替维语词汇的实例。当然,完成这一转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民族之间的尊重,认可和对各自的文化的认可。
  4.总结
  综上所述,在翻译工作中,不仅要注意句子的表层意思,还要了解翻译背后的文化传统,民族习俗,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深层的内涵,及它们对语言文化翻译的影响。这一点在教学中,在翻译中都值得我们去注意。如在教学中,如果只用翻译方法中的直译法进行翻译,而不考虑文字背后的文化,那么就会误导学生,或许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是哄堂大笑,如在翻译中,如果不考虑文化内涵的话,那么则会出现译文读者产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所以,为使翻译达到文化“传真”,并做好“对号入座”,就需把握住不同文化的历史意义,社会背景,将原文原汁原味的传递给译文读者,并要做到不失译语的韵味和原文的本土味。
  参考文献:
  [1]丁石庆.双语文化论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李青.翻译研究的语用学转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1.
  [3]热扎克・买提尼亚孜.西域翻译史,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9.
  [4]程永生.描写交际翻译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
  [5]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6]郭建忠.文化与翻译,北京外国语研究出版社,1996.
  [7]单其昌.汉英翻译技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716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