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马方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为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契机。然而,由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师资投入不足、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等原因,造成学生专业优势不突出、实践创造能力薄弱。本文分析了原有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师资结构、加强校企合作和注重实践教学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学生专业竞争力,探索出一条适应“新互联网”时代下面向实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新互联网;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5-0060-03
  自1998年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使得网络工程专业应运而生。到2018年,全国已有355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网络工程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旨在培养一批掌握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具有高层次网络规划、管理维护和实用型人才的专业。这使得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使用了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似的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高校虽然在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多数高校依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不同专业采用相似的人才培养体系,缺少独立的培养方式和评价体系,导致网络工程的专业特色丢失;(2)科学技术发展过快,教师专业能力下降,实验设备投入不足,学生实践动手机会较少;(3)缺乏校企合作项目,导致学生缺少项目实战经验和对本专业优势的认识;(4)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教学内容创新不足及实践课程时间较少。由于上述问题,造成学生就业困难和企业找不到高端网络人才的两难窘境。这表明原有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需在人才培养体系、师资结构、校企合作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
  一、“新互联网”大潮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影响
  “新互联网”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总称,能够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智能对话和对话的网络信息技术,同时构建现代网络信息系统。在2014年召开的“2014互联网产业大会”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在未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与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全面结合将是必然趋势。2015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变革。面对日新月异的“新互联网”技术,高校也需要不断对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随着“新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传播、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不少劣势,如师资投资不足、学生专业能力低等。因此,在“新互联网”的大潮下,高校需要不断对现有的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出面向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探索一条适合“新互联网”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新互联网”大潮下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对本校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在2002—2017年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发现学生就业方向已经由传统互联网系统设计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应用等领域转入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物联网与云计算平台开发及应用等新领域。调查显示,自2012年广西大学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互联网方向的就业率涨幅明显。
  《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理论创新型的新时代实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宗旨,也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达到以上要求,广西大学一直以“强基础性,重实践性”为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走可持续内涵发展的道路,坚决杜绝产品化教育。同时,不断改革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师资配比结构,加强校企合作模式,注重工程实践和创新,旨在培养出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的实用型复合人才。
  三、“新互联网”大潮下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
  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社会需求最大的前十位专业中,计算机相关专业位列第3位。然而,从我们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满意度调查中发现,65%的毕业生对当前的工作不满意,75%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不足。主要原因有两方面:(1)社会各领域对计算机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大,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2)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传统教学的模式和专业知识滞后,教师专业水平下降及学生实践机会较少,造成学生能力与企业期望差距较大。
  为了破解这个困境,高校必须不断丰富和完善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师资结构及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能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引入“新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培养出既能在传统互联网方面进行网络工程规划和系统设计的专业人才,也能在移动互联网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实用型人才,从而提升专业特色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结合的部分研究,提出“新互联网”大潮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该模式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一)完善培养体系,突显专业特色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的201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今年将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版。这表明,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驱动下,完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专业内涵已经成为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点任务。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划分为“三要求,十一类别”,見图1。“三要求”指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十一类别”指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知识、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组织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工程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等。
  因此,在综合考虑“新互联网”技术、网络工程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等方面的培养体系。同时,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开设传统互联网、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方向的发展模式,培养出跨学科多领域、实践创新能力高的综合性实用型人才。   (二)优化教师结构,加强教学设备投入
  随着SNS、APP、Web2.0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国内大多数高校呈现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和实验设备投资不足的现象,造成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较弱。为了培养出专业素质较高、满足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高校必须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加强教学设备投入”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改革。
  1.优化教师结构,增强学生专业能力。根据高校教师职称和工作任务的不同,可分为研究型和教学型两类。研究型教师主要以高校的科研项目为主,专业素质较高,固定教学时间较少;教学型教师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专业能力相对不足。为了缩小教师专业水平上的差距,增强学生专业能力,采用“虚拟教学课程”+“开放学习交流课程”的方式优化教师结构。科研型教师可根据工作时间表,自由录制有关本专业最新的研究成果或企业需求的新技术课程,上传至虚拟教学平台,学生和专业能力不足的教师进行线上学习。其次,研究型教师每月线下开展一次“开放学习交流课程”,以解决学生和教学型老师在学习新技术、新理论中遇到的困难。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教学型教师业务水平,而且使学生学习本专业最新理论和技术。
  2.教学设备投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教学实践高校培养“新互联网”技术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然而,大多数高校都存实验教学投资不足,实验设备破旧等现象。这造成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综合应用能力薄弱。因此,加大实验设备经费投资,构建完善实验基地,已然成为高校培养专业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三)加强校企实践创新模式
  在“新互联网”大潮下,推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培养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国内高校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专业实验室或学校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学生仍然缺少实际的项目经验,造成学生普遍缺乏全局性、独立性和创新性。因此,可采用以下几点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1)根据企业对本专业理论和技术上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专业即岗位”的培养计划;(2)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入企业专业人才带领学生进行实际的工程项目专题训练,提高学生专业能力;(3)校企联合举办实践创新竞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和认识,锻炼学生动手创新能力。
  (四)注重教学实践,焕发专业活力
  网络工程是一门跨学科、实用性强、服务面广及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然而,经过调查发现,国内众多高校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时少,实验设备不足,实验内容缺乏创新性和獨立性等问题。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焕发专业活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教学实践体系:(1)确立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实践方面的培养;(2)提升实践教学的时间比重,如实践课时可占课程总学时的左右,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等需安排一个月以上;(3)培养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实践师资队伍带领学生进行专业的实战项目训练;(4)增加实验设备的经费投入,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和实验基地;(5)课程实践内容应与行业所需新技术保持一致,训练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总结和展望
  本文讨论在“新互联网”时代下,以《物联网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卓越计划”为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契机,将物联网等新技术和社会需求融入到高校传统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中,通过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师资结构、加强校企合作和专业实践教学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索一条以“突出专业特色,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竞争力强、富有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面向实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新道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跟踪调查该模式的实施情况,完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而进一步推动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路莹,唐晓君,肖鹏,刘娜,李明霞.“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教学研究,2014,37(04):80-83+124.
  [2]熊聪聪,畅卫功,刘尧猛,张强.物联网技术下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12,(04):9-11.
  [3]郭广军,陈代武,羊四清,戴经国,谢兵.面向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0,(07):108-112+143.
  [4]陆俊任.物联网技术下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08):225-227.
  [5]梁俊斌,蒋婵,苏德富.独立学院中基于虚拟实验环境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1):120-122+1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270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