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3D创意,点亮生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活动,是为了使每个学生个体都得到充分自由和健康的发展,在传统学科教学的固定模式外,还可以借助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校本课程进行强有力的课程补充,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动手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校本课程;3D打印
  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3D打印创意设计”校本课程创建于2016年9月。创建该课程的最初目的是让喜爱3D设计的学生聚在一起开展学习活动,让大家在共同兴趣爱好的驱动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自校本课程开设后,大批学生涌跃报名,课程活动的开展持续、稳定、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面貌积极向上,与指导教师互动频繁,整体面貌青春洋溢,课程设置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
  “3D打印创意设计”校本课程自开设以来,得到了建邺区教育局及学校各级领导的极大支持和重视,为了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学校前后引进了三台3D打印机,真正实现了学生将创意转变为现实的愿望。
  一、什么是3D打印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被喻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之一,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PAL、ABS或粉末、金属、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用于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的模型制造,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目前该技术日趋成熟,被应用于多种行业。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校本课程教学作为一种日常教学的辅助形式,其教学内容则更需要生活化,要把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生活。
  在实际课程中,我们会从知识点出发,结合生活情境,来设计作品。比如:由制作圆柱体,进而设计出笔筒,再拓展到能够在筒壁刻上文字或花纹的笔筒,这种知识的叠加过程就是结合生活举一反三的发酵过程,也是知识的内化过程,由表面的学知识转化成在生活中用知识,是一个真正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三、任务环节的个性化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程教学中,教学任务环节的设计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本节课学习成效的优劣。好的设计,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我们“3D打印创意社团”的亮点就在于创意,作品自然不能大同,每一位学生的作品都彰显出学生的个性,俗话说字如其人,作品又何尝不是?每一幅作品都是学生的灵光闪现,都带着浓浓的性格特征和独具魅力的气质。
  由此更能体会到,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原则,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喜好创设出不同的问题情境,将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展示作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升自我成就感。
  四、合作竞赛式教学,点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
  校本课程活动的重要一点是面向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树立学生间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动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
  团队合作竞赛式教学方式,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用于3D课程的教学中,效果尤其明显。
  通过团队协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锻炼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发表观点、交流情感,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及协作探究能力。
  五、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探索式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师设定好的一个主题范围内,尽情探索创新、发挥想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學中的主体。
  3D打印创意设计,源于创意,以设计呈现,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每一次课程学习的主题,围绕其发散思维,脑洞全开地在三维空间中尽情发挥。参与度高,自主性强,知识点举一反三,设计的作品天马行空。最妙的是,这些看似不真实的设计,最终还可以真实地以成品的姿态被打印出来,这便是3D打印创意设计这门课程最吸引学生的地方。
  校本课程开设一年半以来,师生的良性互动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一切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带给学生当下时代发展的最前沿技术,挑选适用于中学生的教学内容,视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采用情境教学、任务驱动、团队竞赛、探索式自主学习等不同方式,将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调动起来,积极营造出一个和谐、融洽、快乐、民主、探索的社团氛围,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开设至今,学生们的多幅3D设计作品在省市区中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中获奖,连年被评为建邺区优秀中学生社团,多位学生获得建邺区社团之星的荣誉称号。
  校本课程中的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我们的口号就是“3D创意,点亮生活”!
  【参考文献】
  [1]郑春玲.中学校本课程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J].新课程(中学),2010
  [2]崔允郭.从“选修课和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J].教育发展研究,2000
  [3]孙慧艳.浅谈初中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新课程(中学),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9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