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小学数学创设情境与提问策略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具有较强逻辑性的数学科目对很多学生而言,很容易因为教学方式的不恰当而产生枯燥、乏味的厌倦心理,教师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要通过提高教学有效性和趣味性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本文就以小学数学为例,探究情境教学与提问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提问方式;教学效果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造欢乐和文明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激发兴趣,所以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小猪过河的故事创设一个数学知识情境,小猪一家十口出去游玩,途中必须渡过一条小河,而猪妈妈带着猪宝宝们渡过小河后为了确保没有谁掉队,就让猪宝宝数一遍数,但数来数去都只有9,猪宝宝们急得哭了起来,猪妈妈笑了笑,告诉小猪是因为他没有将自己数进去。听完这个虚惊一场的小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基于故事的趣味性,学生们会争先恐后地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能在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况下,快速調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建生活式教学情境
  生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处处都体现着数学知识,所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建生活式教学情境,也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一种置身于真实生活的感觉,以便于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去认知和学习数学,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创建生活式教学情境。以“循环小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事前准备一个春夏秋冬四季不停变化的视频,在学生观看之后引导其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循环现象。比如每日的早中晚三餐、每天的日出日落、月亮的阴晴圆缺等等,基于生活经验让学生进入探索状态,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计算8÷7、5.52÷9、67.8÷11等算式,进而引申出本堂课的数学知识循环现象,让学生认识循环小数的概念。
  三、创设冲突情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立足于教材,充分挖掘隐含于其中的矛盾因素,或者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特意设计矛盾问题情境,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探索问题。比如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故意出现疏漏或者差错,以激发思维上的正误冲突快速解决问题。通过错误与正确的强烈对比来训练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批判性。以“青蛙跳井”例题讲解为例:一口井深10米,一只青蛙从井底往上跳,每一次跳3米,一共要跳几次才能跳到井口?这道例题简单、有趣,学生很容易给出答案,跳4次就能跳出井口。但细致分析例题和解答过程就会发现错误,这种冲突与思考唤起的批判性思维会帮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青蛙每一跳能跳3米高,但它却永远跳不出深井,因为每一跳都会落回原地。学生从“陷阱”中成功跳出,便得到以此辨析能力的锻炼。
  总而言之,情景式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立足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与特点开展具体工作,激发学生兴趣,拨动学生思维之弦,引导并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对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结合有意义的提问,让学生以良好状态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庆功.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6(4):92.
  [2] 周敏.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研究[J]. 新课程:小学,2016(3):2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16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