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实施“订单班”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订单班”指的是由大型企业预订(签约)学生组成的班级。现如今订单班在各大高职院校已经广泛存在。计算机类专业几乎是高职院校中必有的专业。“订单班”是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人才培养方式。对“订单班”的优缺点进行了论述,提出“订单班”培养模式中各方应注意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类专业;订单班;高职;招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0-0236-02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与企业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高校针对用人企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与用人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相互合作,利用校企的資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在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企业就业的一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谓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计算机类专业以其门槛低、好就业等优势一直在各高职院校中雄踞各大专业招生榜前列。然而随着本科院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招生就业受到很大的冲击。鉴于此,各高职院校用“订单班”的形式吸引生源和促进学生就业。
  一、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看计算机类专业“订单班”
  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面向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掌握职业岗位(领域)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1]。而订单作为一种契约,是学生未来将就业的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和承诺,是为学校和企业培养的结果提前买单,实际上体现着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和追求,这种共同利益和追求是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计算机类专业因其就业创业门槛低,本身对家境一般的学生就更具有吸引力,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于本科学生,家境贫寒的比例更高,这样的外部环境促使了高职的计算机类学生更倾向于有就业保障的“订单班”。所以,计算机类专业“订单班”的目标是与高职的培养目标相契合的,从而计算机类专业的订单班应运而生。
  二、“订单班”是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人才培养方式
  1.达到企业“私人订制”员工的效果。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对学校提出用人要求,通过与学校的合作,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从学校到工作实践的过渡,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如今互联网企业在整个社会的企业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并且不同的互联网公司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都有自己独有的技术机制,如华为,甚至有自己的一套编程语言,新进的员工必须经过少则半年多则一年的学习时段。
  2.优化学校办学模式。学校面向市场和企业实施“订单”办学,可以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要准确定位,在专业设置、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围绕学生的职业需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准确对接,弥补目前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教学的泛化。学校的专职教师,他们的自身实践能力有限,而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
  3.为学生学习提供导向性帮助。订单式培养模式使学生及时了解企业对具体职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增加其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并通过签订订单协议,为学生提供了成功就业的安全感,避免学生在长达三年的高职学习中产生就业的恐慌和迷茫,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IT企业的师傅、老师将成为学生实实在在的看得到的就业楷模,比如看着师傅熟练地在键盘上操作着一行行代码,会让学生有一种崇拜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跟着以后可能成为同事的师傅学习,将会学到更多的实践能力,学生将在全面了解行业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以后工作需要的本领,这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订单班”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招生难的问题
  高职院校招生难的问题困扰着高职院校中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近几年考生人数急剧下降。第二,本科第二批次和第三批次进行合并,提高本科的录取率,迎合大众的升本科需求,挤占了高职的招生人数。第三,社会上普遍存在“学习高职无用论”的观点,认为高职毕业后工作不好找。
  其中前两种原因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第一种。
  应对第二种原因,应想办法扭转考生和家长认为上本科一定比上高职“高级”的固有思维,其实对于普通年轻人而言,上学无非是想谋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学校如若能学到以后工作就实实在在能用得到的技能再好不过了,这无疑会增加高职学校的吸引力,让那些在本科和高职之间犹豫的学生多了一个选择高职的理由,从而使高职的招生变得容易。
  四、“订单班”培养模式中各方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校企双方教师的责任。学校与企业运营目的不同,从而对于学生的要求不尽相同。
  对于公共课的教学,如英语、数学、政治这些,应由学校的全职教师带领学生负责完成。对于专业课的教学,应把企业教师的教学作为主体,逐渐削弱原本公共课中繁杂的成分,在企业教师的带领下,教给学生更多的以后工作会切实用到的知识,最好是以案例教学为主。作为一名科班出身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和中高职教师,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对于一个计算机类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很多本科生毕业连一个完整的小系统都做不出来,这与学校的培养方式有很大关系。
  2.选择有实力的计算机类公司作为合作对象。虽然目前社会上的计算机类公司很多,但良莠不齐,比如有的公司太小不够资格与高职院校签订订单班,有的公司是仅有名字的皮包公司等等,这些都需要高职院校擦亮眼睛,选择有实力的计算机类公司作为合作对象。
  “订单班”不仅是为企业培养人才,“订单班”里的学生个个都是抱着就业的想法参加订单班的学习,所以必须保证与学校签订订单的企业的质量和信誉度,严格避免学生毕业后企业反悔或经营不善而导致学生毕业即失业。只有有实力的企业才能吸引考生来报考订单班的专业。
  3.建立完善的竞争淘汰制度。IT是一个技术不断更新又较为繁杂的行业。所以,从“订单班”的学生选择开始,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竞争淘汰制度,让学生有安全感的同时也有危机感。
  企业通过对报名学生的筛选,让学生能珍惜进入订单班学习的机会。“订单班”的毕业生在毕业后由订单企业根据合同来招收吸纳,但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毕业生,订单企业可以考虑淘汰机制,这对于保障订单教育的质量和保障订单企业的利益是有好处的。但不合格率应在20%以内,否则会失去“订单班”的初衷。这样还可以督促企业参与订单班学生的培养。“订单班”中表现极为优秀的学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突破订单的条款,毕业后可在原公司获得更高的职位或者甚至可以不在原公司工作而由学校推荐另谋高就。这个比例应控制在2%以内,这样才能既鼓励学生努力进取,又不会使企业人力流失太严重。
  4.使学生具备计算机行业的职业能力而非只针对某企业的能力。订单班解决了学生短期的就业问题,但订单式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是针对专业所对应的整个行业进行培养,而不是仅仅针对学校有人才需求的部分企业和单位的培养[2]。
  五、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高职的计算机类专业是非常适合“订单班”的培养模式的。相信如果“订单班”培养模式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能很好地落实,那么,会有更多的喜欢计算机行业的学生选择高职。
  参考文献:
  [1]王金红,卢卓.物流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第六届广东流通学术峰会暨“珠江三角洲流通业合作与发展高峰论坛”,2009:22-82.
  [2]刘巧红.高职订单教育模式的实施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28-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3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