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孩子拥有孩子的样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川李枝子《所有小孩都是“问题儿童”》认为“真正的孩子”是有着自己的优点,更有着很多缺点的“问题儿童”。其儿童教育观给当下的教育以诸多启示。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把孩子看清楚,全力以赴,以不输给孩子的头脑与孩子打交道,自己不断成长,才能让孩子拥有孩子的样子,实现自身的成长。
  关键词:中川李枝子;《所有的孩子都是“问题儿童”》;教育观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6C-0011-03
  中川李枝子,日本儿童文学的代表性作家,著有绘本《古利和古拉》、童话《不不园》等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一名有着17年主任保育员经历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她不仅为我们塑造了老小鼠古利和古拉、小青蛙埃尔特、小狐狸昆奇等丰富可爱的童话形象,而且还贡献了感性与理性兼具的教育随笔合集《所有小孩都是“问题儿童”》一书。该书2015年在日本出版,2018年由著名儿童研究专家朱自强教授翻译在国内发行。作为一部教育随笔,该书并不谋求解决宏大的教育理论问题,而是以一位母亲、保育员和儿童文学作家的复合身份,根据自己的教育经历,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将个人对儿童教育的体验和感悟讲述出来。这些看起来有些琐碎零散的随感式作品,却蕴含了富有卓见的教育思想,闪耀着智慧的光华。
   一、 “真正的孩子”都是“问题儿童”
   无疑,中川李枝子是以一种对儿童充满敬佩的眼光来看儿童的。但是,正如朱自强先生所说,“中川李枝子对儿童的肯定和赞赏,与童心主义对儿童的浪漫主义赞美不同,它是现实主义的”。她给孩子的最高赞美就是“真正的孩子”。
   在中川李枝子看来,“真正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聪明的孩子”,也不是“懂事的孩子”。她这样描述,“真正的孩子,全身充满了能量,用他脏兮兮、黏糊糊的双手双脚,朝自己喜欢的人扑过来,在其身上纠缠,脸贴着脸,拥抱在一起”“在任何时候,他都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他对比自己小的孩子十分宽厚,就算大人什么也不说,他也会爱护幼小的孩子”“他喜欢有趣的故事,有时会出色地编造出连大人都信以为真的故事”“真正的孩子每个人都个性鲜明,自己的全部都展现出来,真真正正地过着每一天”。[1]
   “真正的孩子”,其实就是“本色”的孩子、“本真”的孩子,是没有任何虚伪和矫饰的孩子。中川李枝子明确表示,“孩子都是‘问题儿童’”。她认为,孩子们有这样那样的优点,更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问题。他们可能是任性的,可能是脏兮兮的,可能是小气吝啬的,可能爱使坏,可能会撒谎,会一边撇嘴哭,一边反抗,却完全是在演戏。这一切所谓的“问题”,其实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只有让“孩子袒露出全部的自己来生活”[2],我们才能看到孩子不同的个性和习性,看到“既有神经质的孩子,也有从容自若的孩子;还有稳重的孩子、脸皮厚的孩子、害羞的孩子、怪癖的孩子;有精力过剩的孩子,也有体力不足的孩子,有粗手粗脚的孩子,也有做什么都谨慎小心的孩子;有活泼好动的孩子,也有安安静静的孩子;有遇事马上找借口的孩子,也有说他什么都无动于衷的孩子。有一定要反抗的孩子,也有顺从的孩子;有精力集中的孩子,也有容易烦躁的孩子”[3]。
   比起简单地用“天真”“善良”“可爱”来形容儿童的样子,遇到现实的教育问题时却又手足无措的尴尬来说,“所有的孩子都是‘问题儿童’”与其说是对儿童的一种否定性判断,倒不如说是在现实主义的立场上指出了儿童的本质。正如她在《作者的话》中所说:“如果把孩子看清楚,一切都没有问题!”如果我们都能像中川李枝子那样,既不忽视其优点又能清醒地发现儿童的缺点,我们也才能真正发现儿童,也才能更好地教育引导儿童。
   二、 游戲是孩子的本分,是生活,是学习
   中川李枝子认为,“游戏是成长的基础,让孩子学会游戏非常重要”[4]。她不仅给幼儿讲述绘本故事,而且运用这些故事让幼儿玩故事游戏,并且不断想象,超越原有故事,甚至创造出新的故事。对于她来说,保育工作的关键就是怎么让孩子玩,在与幼儿一起玩的过程中,幼儿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感受玩的快乐。
  “游戏是孩子的本分,是生活,是学习。”[5]她把幼儿园看成是一个大规模的游戏场所,其魅力是儿童在家庭中无法体味到的。在幼儿园里,这些在智力、体力上对等的同龄伙伴相互沟通交流,“他们一边嬉戏,一边建立这各种各样的伙伴关系。他们会随时以为自己变成了什么人,以为出现了什么东西,孩子简直是在幻想世界里自由出入,非常愉快。听孩子在玩儿的时候自言自语说出各种各样的话,那个孩子当下所在的世界就会渐渐呈现出来。”[6]
   中川李枝子非常赞同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杰明“游戏明显地意味着解放”的观点,她也把游戏看作是创造文化的原动力,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基础。因此,她认为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自己的主张很重要,对方的主张也必须倾听。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耐心和忍受是必要的”。儿童“自己要成为主角。不做主人公,就不能游戏”[7]。为了能够更加快乐地游戏,“变得有点儿讨厌的事情也能忍受,对方的心情也会尊重。既有相互协助和帮助,也有吵架。在这一过程中,自然产生了规则类的东西。这是孩子之间签订的协定。”[8]
   对比那些无视儿童内心,讲究物质条件,充满着喧闹,仅仅满足“快乐原则”的游戏来说,中川李枝子的“游戏”无疑是一种切近了游戏本质的生活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他们个个都是主人公,真正成为了生活或学习活动的主人,自由地出入于现实世界或想象世界,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相互之间发生着应有的关系,其中有“倾听、忍受、帮助,甚至有吵架、碰撞,正是在这样的游戏中,儿童创造了规则,创造了文化,也创造着自己。
   三、不是读给孩子听,是和孩子一起读
   中川李枝子总结自己长期的幼儿园教育经验,认为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绘本和故事,如果有,那也是因为大人讲故事的方法出了问题。读书能让孩子品味人生,“调动着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幽默感和全部的智慧,突破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难关,渐渐变得坚强、睿智,变得心胸开阔而富于通融。这正是儿童文学趣味性的体现。”[9]“与孩子一起读书”具有如此深远的意义,理应成为我们与幼儿相处时应有的一种日常生活状态。    她把养育孩子分为“抱着”“放下来”“撒手不管”三个阶段。在上幼儿园的时期就是“抱着”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坐在妈妈的腿上看书,妈妈的感性能够自然地、直接地传递给孩子。”[10]她认为哪怕是两岁的孩子,也会喜欢听故事。虽然这个时候,孩子不能自己读,但是在听大人讲故事、自己再进行想象方面,孩子已经具有足够的享受快乐的能力。她把与好书相遇看成是一件幸福的事,认为在“抱着”的时期,在故事的世界变成了妈妈的语言和体温,传递给了孩子。只有在想说的事情可以说给孩子听的时候,全部真率地说出来,等到孩子长大,才能真正学会克制住自己的情感。这时,大人才能“放下来”“撒手不管”。
   “读书是心灵的体验,我们凭借着书籍,品味各种各样的体验,学习生存的方法,读书可以使我们加几倍地去丰富地体验人生。对孩子来说,这是极有兴趣的事情。”[11]因此,她不抵触书中有巨人、鬼怪、妖魔的出现,只不过大人要把孩子抱在腿上,靠在身边,不慌不吵,平静而轻松自然地讲出来,孩子们一边听故事,一边梳理情节,获得思考的能力。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身上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干净,不争气,撒野,不懂礼貌,言语粗野等。面对这些情况,中川李枝子认为,对大人来说,用读故事的方式来讲道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可以释放想对孩子发牢骚的情绪;而对孩子来说,和发牢骚相比,一起读《淘气的小火车头》和《小熊温尼·菩》的妈妈会给孩子留下好的印象。这里的读书已经不再是为读而读,而是在精心挑选后,与孩子一起进行心灵沟通的过程。
  有了这样的“共读”经历,随着孩子长大,能自己读书了,大人就应该让孩子到书架前自己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给予充裕的机会,孩子一定会慢慢养成用直觉嗅出好书和坏书的能力,自己去仔细看清事物,自己发现读书的幸福的珍贵技巧。和孩子一起读书,是中川李枝子为我们教育引导儿童提供了一条非常便捷的日常化、生活化的道路。
   四、和孩子一起度过的时间,时时刻刻都得全力以赴
   虽然中川李枝子认为“孩子是出色的老师”,“到了关键时刻,孩子就会很强大”,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了不起得多”[12],并反对在发生与孩子相关的事故时就要对孩子进行指导,但是,她绝对不是主张教育的“无为”,把成长的责任全部抛给儿童。
   作为一名儿童文学家和保育员,中川李枝子不仅懂得爱儿童,而且懂得怎样爱,怎样表现爱。如果伤了孩子的心,应及时给以抚慰;在家庭发生了特殊状况时,应及时对孩子进行说明;孩子不想去幼儿园,使用各种招法,我们就要用各种招法来应对;对于影响孩子生命安全的事情,一定要进行严厉的训斥,也要讓孩子记住,学会保护自己,不能伤害他人。
  她发现,孩子总是不间断地与成人之间建立着交往,他们会哭泣,并且会有哭泣的理由,对这样的孩子不能装着看不见,而是要进行观察,即使是一点点,也要减轻他的烦恼。这时和孩子交往,大人要用“我来了”“怎么了”“哎呀哎呀”“你看你看”这样打招呼,如果腾不出手来,就和他说说话,转移他的注意力,哄逗他,磨练“作战”技巧。[13]她乐观地把这些需要大人动脑筋的地方,看成是有趣的地方。其实,这不是对孩子的简单敷衍,而是在真正掌握幼儿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对幼儿的一种积极回应,对于缓解幼儿的焦虑和不适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如中川李枝子所说,“和孩子一起度过的时间,时时刻刻都得全力以赴”[14],大人需要有不输给孩子的自由、灵活的头脑,幽默感也不可缺少,还需要体力和活力。总之不能输给孩子教育孩子。[15]显然,这里的“不能输给孩子”,不是要与孩子争高低短长,而是要能够以相应的方式及时应对孩子。因此,中川李枝子认为,作为母亲,要走在社会的前沿,要了解法律,要向其他母亲学习,要有自己的不断成长。其实,做母亲如此,做老师亦如此。
  可以肯定,全力以赴,应该是大人作为教育者应有的姿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护儿童的成长,让孩子拥有孩子的样子。
   参考文献:
   [1]-[15] [日]中川李枝子.所有小孩都是“问题儿童”[M].朱自强,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许洁
  收稿日期:2019-04-28
   作者简介:李建军,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如皋,226500)学前教育第二学院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43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