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遵旨的基础性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与其学科有联系的综合性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科与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资源的直观易懂,拓展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突破重点、难点学习。开拓思维,为从小培养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努力奋斗。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努力让信息技术成为科学教学中的亮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教学;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多元评价
   面对知识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21世纪,为应对复杂、多变、不确定的外部世界,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和家长共同关注的话题。随着技术的发展,教育已经走进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同时技术对教育改革来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走向常态。在“互联网+教育”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意义将会有深刻的变化,学生将有机会实现无边界学习,有机会体验实景学习,更好地进行实践性的探索与创造活动,学生有机会开展及时交互的合作互助学习,将难理解的概念可视化,三维立体动态化,使难表征的过程具体形象化,学生有机会进行更充分的个性发展与记录。同时,这必然要求教师应当具备时代的视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一、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新技术,创设实景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科学的欲望
   小学生处于学习科学的初始阶段,对科学这门课学习中的实验、操作、观察特别感兴趣,互联网、多媒体等新技术进入课堂,使科学课更加形象、直观,更加生动,使学生学习兴趣更加高昂。探索问题的实质,为基本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树立打好基础。例如上“动物”一单元总结课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了“蚂蚁”等动物,从蚂蚁虽小却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到蚂蚁的生存环境对蚂蚁习性的影响,再到今天科学家对蚂蚁的药用价值的研究,使学生一下子经历了动物的进化史、环境与动物、高科技时代下的生物学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心灵的震荡,使学生对探究动物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深了对已学习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拓展了学生学习科学的视野,激发其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二、利用新技术明确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打造高效课堂
   互联网和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把科学课教学中的观察实验操作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克服了条件对实验的限制,又有力提高了实验的演示可见度,增强了实验的有效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具体环节为:(1)明确学习、实验目标;(2)温馨提示实验注意事项;(3)实验过程可视化,利用展台、投影、摄影等新技术,将实验过程展示给学生,对学生生成概念的确立起到很好的作用;(4)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过程中,对各小组的数据集中展示,既是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又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能够快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诊断,并及时反馈,学生的科学探究,既是实验、动手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知识获得的过程
   科学课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发挥互联网、多媒体信息量大、知识面宽、传播效率高等优势,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多角度、多维度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反馈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通过课堂作业的测试,学习效果的展示,小组合作的探究等各方面进行评价,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运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努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學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以互联网、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技术发挥重要作用,更加突出新思维的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因而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学生实现探究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真正达到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直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更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王艳军,王一堂.信息技术为小学科学教学助力[J].基础教育论坛,2015(12).
   作者简介:杜平(1969.7—)男,汉族,本科,职称:数学一级教师。
  编辑 郭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59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