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儿童创新思维培育的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儿童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培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拟就创造力培育的路径做一些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造力;儿童
   创造力(creativity),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在我看来,创造力是最有价值的能力,因为它是生发智慧的智慧,更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备的一种能力。而对于儿童来说,创造力的范畴可能更广一些。能运用学到的知识经验或是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事物产生新的理解,发现不同于别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总结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这些都可以算作儿童的创造力。
   一、好奇心是创造力形成的源泉
   学贵有疑。儿童对新鲜的事物总会充满好奇,他们总有着满脑子的疑问,渴望得到解答,“为什么会这样呢?”“他是从哪里来的?”“他到底有多大啊?”这种对新事物的好奇可以激发人们探索未知、获取知识的欲望。应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给出答案,答疑解惑。给出答案固然可以让孩子获得新知,但是如果孩子总在被动地接受知识,他的思维能力就很难得到提高。不妨换一种方式:“你觉得还可以怎么做?”“你认为他为什么这样?”“你是怎么想到的?”……这种启发式的反问可以激发孩子自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让学习真正发生。如果他们提出了新异的想法,不要嘲笑他们,珍惜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想办法实践。
   二、思维训练是创造力形成的基础
   思维训练指针对大脑某一机能特意设计出来的思维强化训练。因为创新思维能力强调的是大脑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从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最终发展为个人的综合创新素质[1]。一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仅仅依靠对事物的好奇心显然是不够的,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得以形成和提高。如:给“日”字加一笔,可以变成什么字?出示一幅抽象画,你看到了什么?思维训练可以提升大脑的活跃度,为创造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想象为创造力形成提供可能
   创造力不是教出来的,但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来促进创造力的形成。有时我们的孩子会异想天开,作为老师,我觉得我们最重要的是要秉持一颗“童心”,站在儿童的视角去审视,防止定向思维的形成。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身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大胆地想象和假设,为一个问题寻求多种答案,也许正是创造力孕育的过程。在执教苏教版语文第二册《司马光砸缸》时,当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时,我先让小朋友找一找、演一演司马光的做法,然后小组讨论“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引导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中描述的实际情况,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发现不同于教材的解决办法。
   四、提问是创造力形成的突破口
   课堂无疑是学生创造力形成的主阵地。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儿童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儿童的创造“潜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去引导、激励,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儿童大胆想象、大胆提问。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如果儿童出现错误,老师无须马上予以否定,可以通过问答形式,暗示、诱导儿童继续思维。老师充当的是掌舵人,而非划桨人。儿童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的循环往复中,无论是自我发问,还是师生问答,都可促进思维的锻炼,不断修正,自省自悟,儿童的创造潜质也将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激发。
   五、实践是创造力形成的必经之路
   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陶行知先生十分注重创造性教育和主动性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对这种教育的融合和实践,要不断认识到这种思想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并且逐渐将这种教学理念和方法更好地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在课堂上要努力释放学生的头脑和双手,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课堂实践当中。比如要测量出一个圆形的周长,可以怎么做?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试一试,用绳子围绕一圈,让圆形滚动一圈,或是把圆形剪成很多的扇形进行拼搭……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不仅锻炼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得到了充分的机会去探索与发现。
   六、方法指導是创造力形成的加速剂
   创造力作为一种思维活动,也是有法可循的。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方法的教学,启迪学生的创造意识,就会助力学生创造力的提升。比如逆向思维法。人们对某个熟悉的问题,往往只会从一个方面去思考,比如切苹果,往往都是纵向一刀。实际上,很多事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个逆向思维,就可能有新的发现。就如横切苹果会发现其中的五角星。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人的可贵就在于能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中国学生的创造力可能更需要唤醒,而不仅仅是培养。更换一种思考问题的视角,树立一种学以致用的意识,多思考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儿童在课堂中学习创新,在生活中践行创新,让智慧飞扬,让创造力不断生成。
   参考文献:
   许冬梅.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教育的路径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2):23-26,46.
  编辑 王彦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617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