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每位学生都抬起头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如何成功转化后进生是每个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本文从用爱触及灵魂、用爱的“柔”克叛逆的“刚”、让爱成全爱三个方面具体介绍转化后进生的方法。
  【关键词】后进生;爱的教育;成功
  一位好的琴师,对乐谱上的每一个音符都一视同仁,不因高音而偏看,也不因低音而嫌弃。一个班级就如一篇乐谱,学生就是乐谱中的一个个音符,而老师对后进学生犹如琴师对乐谱中的低音符,如何使后进生也同样发出优美的音调呢?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最好的建议——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抬起头!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后进学生,使他们走出阴影,踏上光明的道路。
  一、用爱触及灵魂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作为教师,要毫不吝惜自己的情感,给孩子以阳光,掌握爱的艺术,用爱心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比起其他学生,后进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要多一些,教育者很难做到不对他们发怒。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教师也有权发泄他的愤怒,任何一个有涵养的、受过教育的人也在所难免)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我刚接手的七(10)班的一位男生,同学和任课老师都反映他上课纪律不太好,对于老师问的题目总是不经思考抢答,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堂话题总是说个不停,有时候课堂上直接跟同学争论起冲突。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怎样才能让他抬起头来呢?为了有的放矢,达到有效转化,我去他家里进行了多次家访。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任课老师反应他上课安静了许多,纪律委员的登记册上也少见他的名字了。再后来的几个月,我时不时地找他聊天沟通,还让他当了小组长,他的进步,我在班会课上也点名表扬,慢慢地,这个孩子的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成绩也慢慢进步了。现在的他,喜欢下课来办公室问问题了,喜欢跟任课老师探讨生活知识了,也喜欢围着我转来转去,成了我的得力助手,跟我很亲昵。我感到我的爱让他成为一个沉稳并爱思考的孩子,他的成绩突飞猛进,名列班级前茅。这让我感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
  二、用爱的“柔”克服叛逆的“刚”
  处于心理断乳期的00后一代或固执或仿徨或爱幻想,他们思维活跃怪异,行动自由散漫,性格张扬乖戾。在个性张扬的文化背景下,在浮躁喧哗的社会环境中,父母的娇宠溺爱滋生了孩子身上的骄矜之气,以至于学生到校以后不能立刻完成角色的转变,甚至对老师、同学颐指气使、横眉冷对,逆反心理严重。对于这些后进生,我们若意气用事,以暴制暴,只会适得其反。但我们若能给他们多些关爱和理解,用爱的“柔”克他们那叛逆的“刚”,则能春暖花开。
  我刚接手七(10)班时,想快速了解孩子,于是我为孩子们发了一本小日记本,让他们记录自己每天在校、在家的情况,经过两周的日记阅读和与孩子们的日记对话,我快速了解到了孩子们的本性和脾气,其中有名学生曾因参与太平山群殴并豪情壮志想称霸我校的“金女侠”。
  通过日记了解女侠后,我立马筹划对策,第一步去她家家访。家访时,家中只有她一个人在,想着她人高马大的,跟她单独一起,万一她打我怎么办,于是请她出门喝“小兔子奶茶”,两个人在街上喝着奶茶逛了两圈,了解实况后,用我小小的奶茶说服了她,她勉强承认自己的强势,说想吓吓纪律委员,并非真的打她,会给我“面子”不会打她的,那个周一早上,女侠向纪律委员道歉并和好。
  后来经过我不停谈话、家访,视她为自己的孩子,用心去呵护这个缺爱的孩子,带她一起去吃点心,一起剪头发,用真情打动她。初二的她渐渐“改邪归正”了,开始努力学习了,开始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了。我也抓此机会,让她成为我们班级的副班长,从此她成了我的好帮手,成绩也进步了,突破了班级前十。此刻,我很庆幸,我班的女侠并没有误入歧途地走上靠拳头吃饭过日子,现在的她正在为理想而奋斗!
  三、让爱成全爱
  美国心理學家哈里森说:“帮助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班主任既是学生的教育者,又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的桥梁。我们班上的小小潘,小学毕业于意大利,回来转学读中学,父母于国外做生意,小潘由她外婆照顾。小小潘是位非常努力、渴望得到表扬的孩子。虽然没有小学基础,但在班级里成绩处于中上水平。她的爸爸常以她的成绩判断她是否够优秀,所以每次父母俩的国际电话没有说到3分钟就开始翻脸吵架,变得非常不愉快,小小潘还会利用微信朋友圈公开发说说,讽刺爸爸。为此父女关系闹僵!身为班主任的我,成了他们的“中间人”。首先,通过微信了解孩子爸爸的想法和育儿理念;然后找小小潘沟通,我认真倾听了孩子内心的苦楚,她觉得爸爸一开口就问成绩,一问成绩就说她玩手机,不努力学习……她说内心压力很大,不管自己多么努力,还是得不到父母的肯定,除了父母的肯定,她还需要父母的关怀和理解。由此,做为“中间人”的我,向孩子传递了父母内心深处的爱和希望,并向父母传达了孩子心灵深处的渴望,最后给他们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帮助他们改善了亲子关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主动打开自己的心灵之窗,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所思所想、经历经验、情绪感受、观点态度等,适时适地、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让学生看到角色面具外、具有人格魅力的鲜活的教师,从而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
  四、总结
  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发光的“金子”,应该是我们所有教师的追求。教师应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在正确处激发潜能,在错误处激发信心,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肯定、赞美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
  [2]简·尼尔森,琳·洛特[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4
  [3]马多秀.指向留守儿童心灵关怀的学校德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24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