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程教育理念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标准,拓展学生的物理文化视野,促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可以充分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与科学价值。因此,本文从物理思维发展角度,对高中物理教学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建议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物理;素质教育
  一、 前言
  高中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知识逻辑性,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程,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技能,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教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教育理念,通過科学思想渗透,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角度出发,探究物理知识中蕴涵的科学文化价值,促使学生通过记忆、理解、分析、创造的学习过程,有效提高自身学习水平和物理素养。
  二、 设置物理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高中物理学科是研究自然规律的基础课程,与日常生产生活具有紧密联系,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应从生活实践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经验,创设丰富的物理知识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和观察体验物理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物理现象特征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发展,在设置物理情境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生活层面走进物理知识体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学习情境中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将学习主动权利交给学生,在物理课堂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探究热情,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物理情境,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的价值和魅力。
  例如,教学“平抛运动”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什么是平抛运动,以及平抛运动的运动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新颖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创设战斗飞行员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想象驾驶战斗机投放炸弹打击目标的场景,感受空投后的炸弹做平抛运动,当学生初步掌握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后,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巩固认知,运用平抛竖落仪演示实验的直观物理现象,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思考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并引导学生结合飞机投弹的情境,观察、总结平抛运动的运动特点,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会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并让学生体验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喜悦感,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 问题意识驱动,发展高阶思维
  高中物理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挑战性,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物理核心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有意义的深度问题,促进学生对物理性质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充分体现物理概念的特点,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为基础,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求知状态,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探究思考。由于学生个体思维存在明显差异,教师要在提问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质疑探究、主动分析和思考,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空间,使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释新的问题现象,并提出有质量有深度的问题,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物理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
  例如,教学“功率”时,教师可以从社会生活角度建立物理概念,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可以运用功率概念和动力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首先为学生设置问题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两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在公路中行驶,一辆汽车载重一辆汽车空驶,两辆汽车的输出功率是否相同?为什么?”促使学生在交流探讨中理解功率与力、速度之间的关系,由于学生在讨论和质疑的过程中,会出现较为片面的认知,教师要适当穿插问题,进一步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正确认识。教师问“汽车在上坡时牵引力、速度、功率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促使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和功率定义式进行推演分析,深度掌握物理概念知识。
  四、 合作探究交流,拓展学习深度
  高中物理课堂开展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理解,并且物理学科最强调合作、实验、探究、分析的过程。教师通过合理分组可以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影响渗透,不断丰富阅历和见识,共同提升自我学习水平。同时,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探究物理知识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和质疑,教师要认真听取,并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使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当学生在合作中遇到难题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启发,用简练准确的语言帮助学生概括物理现象。
  例如,教学“力的分解”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理性角度验证物理规律,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通过经历力的分解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各个学习小组后,首先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和学习水平,有步骤地提出几个问题,“什么叫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什么规律?内容是什么?能否用两个力等效替代一个已知力?”渗透“等效替代”的思想。同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力的作用效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上台进行实验,让两名学生一人一端拉紧绳子,一名学生从中间尝试是否可以拉动,各小组在观察后合作画出拉力的作用效果,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应重视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来。由于高中阶段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发现有价值的物理概念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不断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有效促进学生物理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葛超.突破学生思维障碍提高物理学习效率:高中物理思维障碍突破策略[J].考试周刊,2017(41):156.
  [2]张茂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No.1028(6):22.
  [3]牛金孝.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高中物理电磁学教学为例[J].新课程,2018(6):142.
  作者简介:达文虎,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8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