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语感培养策略透视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现代化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这更是一种高级的语言综合素养。语感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体验、训练和实践,在长期积累过程中实现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领会,是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从语音、语义、语法等三个方面,全面阐述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语感;策略
语感是培养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种感悟语文文字的能力,其特征是直接和迅速。新课改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积累和培养学生的语感。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语言文字的三要素,而语言能够将三者进行有效结合,根据语言文字三要素对学生有效的语言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用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语音感
(一)教师示范朗读
在小學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教师的朗读为学生示范,教师一定要使用优美、丰富、正确、清晰的声音进行朗读,充分表现出文章的情感。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的文风文体,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可以说文体文风比较迥异,需要教师为学生做好范读。
在课堂上,教师要合理利用时间为学生进行范读。如果教师能够长期坚持下去,从一年级读到六年级,养成认真范读好每一篇课文的习惯,学生的语感就会在老师范读的影响下逐渐提高。所以范读看似简单,但是能坚持下去才是最有效的培养方式。
(二)学生朗读
朗读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朗读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才能具备的能力,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佳时间。所以在朗读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做到读准字音、词儿连续、长句停顿和连贯流畅。
在语感的培养中,读准字音是最基础和根本的要求,通过规范、正确的发音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音感。在汉语拼音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方言上的缺陷,掌握发音要领和音调变化规律,实现正确发音。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易读错字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准确读音。
读音教学需要准确读准字音,低年级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很容易出现拖腔拖调和唱读的问题。在训练过程中,可通过对词语加点或者划线方式,让学生掌握其中的技巧,同时起到帮助和提醒的作用。
停顿就是在朗读过程中要对声音进行中断,长句就是10字左右的句子。长句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很难一口气读完,此时就需要在对应的位置标上停顿,通过断开语义关联实现换气的目的。长句停顿需要长期训练,且要特别重视。
最后就是朗读的流畅性。学生不仅要把课文完整的朗读下来,还要确保句句通顺,这才是范读和朗读的重点所在。对语音感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长期进行规范朗读,才能不断提升语感的层次,实现语感的培养。
二、在朗读过程中重塑学生的语义感
(一)形象感受
语言文字不仅具有塑造形象的作用,还能有效还原场景。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能够重新塑造各种各样的场景和形象,学生在朗读 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并产生共鸣。如果不能有效理解课文的内容或者是词句,那么语义感将不复存在,朗读便成为了看字发音。
例如,在小学语文《三顾茅庐》中,刘备在第三次访问诸葛亮家时,从下马到恭恭敬敬地站着,通过朗读是能够把整个场景的具体动作和画面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的,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和成大事不拘小节的作风,也能看出来刘备对诸葛亮是非常有诚意的。但是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阅读时带来的形象感受,因为其具有一定的温度和感性,此时不能局限于文章内容,更不能局限于文章载体和文学载体,可同时查阅其他条理清晰和理性的科学小文或者议论文进行欣赏。
科普读物不仅能让小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事物,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还能使其学会形象化比喻的使用。小学科普文中涵盖大量的形象化比喻,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作者打比方的写作方法,把抽象的事物与现实生活情境有效联系起来,把无形事物和有形事物组合在一起。学生在朗读时,能够在脑海中构造出相同的事物,把抽象事物变得更加立体、具体。形象感受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比如色彩、分量、距离、光线、动作、声音等。通过长期积累感性事物能够实现理性化的对待,而对事物进行理性化的认识也离不开长期的感性积累。
朗读的重点在于通过读来实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还原画面。部分学生掌握了朗读技巧,但在朗读的过程中没有在脑海里形成还原动态的画面,说明其对文字的敏感度还是偏低。
(二)情感分寸
所谓的情感分寸就是在朗读时一定要抛弃矫情做作的腔调,使朗读更加自然。在小学语文课文后都有一个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的要求,通过朗读的方式去感受作者以及作品中的情感,并品味语言,可以准确的理解和感受作者以及作品的情感态度。
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色彩体验,都具有喜怒哀乐,只有虚假的情感才没有色彩。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情感类课文,这种课程安排的目的在于对小学生的语调进行合理锻炼,让学生能在朗读过程中掌握语调。
文章内容的设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且易于被学生学习和接受,这样就可以从简单的情感体验向复杂的情感体验上发展,实现由单一向多元化的过度。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命令和商量式、亲切和严肃式、冷漠和焦急式、憎恨和喜爱式等很多种感情,而不同的情感体验需要不同的朗读语气,所以只有掌握其中的规律,才能准确把握情感分寸。
三、在思考过程中渗透语法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很明显发现语义感会强于语法感,两者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只有到小学的中高阶段才能让学生实现有感情、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逐渐、适当、适度渗透语法、语感。只有掌握语法才能看得清、读得懂、写得通,才能满足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语感不仅是停留在分析和理解文字作品上,还具有适度的情感分寸、鲜明的形象感受和严谨的思维规律。通常情况下语法规律会贯穿整篇课文,包含在每个语句、段落和层次之间。语法感受与形象感受大不相同,就如同虚词不是只有修饰和点缀的作用,还是与实词的有效结合,是确保整篇文章具有逻辑性、流动性、连贯性和上下衔接的关键。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有并列感、主次感、转折感和递进感,教师只需要对此进行点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感悟,则能使学生领悟这种感觉。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其进行逐渐研磨,才能感悟和领会其中的蕴意。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教会学生读书。让学生反复的朗读中实现语感的培养,在不断进行体验、训练和实践中加强自己的语感。
【参考文献】
[1]袁永强.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语感的培养策略[J].中外交流,2018(36):269
[2]井子拉莫.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语感的培养策略[J].中外交流,2018(32):139
[3]张玉慧.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语感培养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8(8)
[4]樊岩芳.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J].中外交流,2018(17):209
[5]沈锡云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J].教育(周刊),2018(12):P62
[6]张玉蕙.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语感培养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8(08):P107
[7]刘秀.培养小学语文语感及语文素养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7(95):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88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