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道赞的职业指导思想述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钟道赞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先驱者之一,是中国近代第三次职业教育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系统地提出了职业指导的理论,并在任职于福建省教育厅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成功实践,对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钟道赞;职业指导;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8-0093-04
钟道赞(1892—1993年),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家、翻译家。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获得了教育博士学位,同时他也是我国在国外获得职业教育博士学位的第一人。回国后他积极投身于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他的海外留学经历与专门的职业教育博士的学习经历使他拥有了广阔的国际眼界与思维,发表了多篇专门论述英、美、苏、德等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的论文,并且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与看法。19世纪20年代在福建创办了福州职业学校(今福州延安中学),1928年开始担任福建省教育厅二科科长,30年代在福建开展了许多职业教育实践运动,使福建省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是我国近代第三次职业教育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
一、钟道赞职业指导思想的时代背景
近代以来,职业教育历经了三次思潮,即鸦片战争至民国初年的实业教育思潮、民国初至二十年代的职业教育思潮、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重新发展起来的职业教育思潮[1]。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职业教育也遭遇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发展困境。在国民政府的推动下,以及蒋梦麟、胡适、潘文安、钟道赞为代表第三次教育思潮来临。此次思潮借鉴了西方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推动了职业教育实践的发展。在这次思潮中,人们认识到了职业教育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应该建立起适合于本土国情的、为工业发展服务的并且由职业学校教育、职业补习教育、职业指导三者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使职业指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此期间,钟道赞积极参与职业指导活动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职业指导思想,发表了许多文章,主要包括:《中小学升学与职业指导》《中学生如何选择适当职业》《小学职业指导上最重要之工作》《职业指导之原则与实施》《职业指导与青年出路》《中学生教育与就业指导》等。
二、 钟道赞的职业指导理论
(一)职业指导的内涵之辨析
钟道赞在《广义的职业教育》一文中这样论述:“世人分指导为职业与教育两种,似具一部分之理由。实则二者不可须臾离。教育与职业,事实上不能分开,互为因果。”因为无论哪种教育,都会包含着对某种职业的或多或少的倾向,而职业则是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指导也可以说是指导生活的一种方法。同时,他认为:“则凡与职业相关之教育,而却非直接影响生活者将如何。若仅图单纯生活之技能,而于民本主义团体中个人与社会之种种关联,毫不注意,则机械的有机体,殊无发展团体及促进社会之能力。此狭义的职业指导所以遭舆论之反对也。[2]”可见,钟道赞对职业指导的理解是广阔而又有章可循的,即职业指导既不能脱离教育而独立,还应该融入个人的生活之中,也是一种人生的指导。这种理念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直至今日仍然意义非凡。
(二)职业指导的内容
在钟道赞看来,小学职业指导与中学职业指导的内容有所不同。小学职业指导包括:明确学生家庭职业经济;明确当地社会状况;调查学生体力、智力及学历;灌输职业常识;充实劳作及实际活动学科;注意学生读书及活动兴趣;编制完善学籍簿;访问学生家庭;各业人员及校长演讲;面谈与指导;假期补习。中学分为初级与高级两个阶段,初级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的剧烈反应期,是职业指导最应該给与关注的一个时期,因此中学的职业指导比小学职业指导的程度将加深也更加复杂,包括:学科与职业兴趣;课外活动嗜好;行为思想之倾向于变化;修学旅行职业参观报告讨论;充实图书馆实验室,指导读书与实验;充实劳作内容与设备;灌输系统的职业知识;团体与个别谈话;设置奖学金、贷学金及介绍课余或假期工作;实施指导[3]。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钟道赞提出职业指导的内容还应包括“职业指导之后”的内容,即包括学生毕业之后的后续工作,最终达成“为事择人,为人择事”的职业指导目标。
(三)职业指导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钟道赞指出职业指导应遵循的六个步骤如下:一是调查。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查,包括年龄、兴趣、家庭构成及经济状况、受教育经历、社会上各方面的需要等调查。二是分析。分析学生的能力、家庭经济状况、兴趣等内容。三是选择。综合教师、学生及家庭三方面的意见对学生职业的信息进行选择。四是教育与训练。对学生进行相关联的职业指导的教育。五是介绍或安插。六是服务之视察或补助[4]。对于已经入职或者升学的学生的经济、能力设法补助与促进。这六个步骤循序渐进,缺一不可,完整地覆盖了职业指导应包含的内容,时至今日仍然值得学习。
2.持续性原则
针对职业指导的完整性与长期性,钟道赞认为,职业指导是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开始至就业以后的一个连续的完善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的指导工作,还应包括学生升学或就业之后的部分。“如升学之成功或失败,服务之满意或失望”,必须要去研究原因,找出问题是出在职业指导本身还是出在指导之外的其他环境原因,一方面可以进行复查,一方面要仔细发现原因,随时进行调查,获得动态信息,探讨学生个案,并开展学校之间的研究,以便对之后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经验与参考。
3.因材施教原则
钟道赞认为在实施职业指导教育时应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原则。“人有智愚贤不肖之分。天下任何事业,必有一最适当之人,与最敏捷之方法之实现之”[5]。在《职业指导应有的工作》中他提出,职业指导中,不仅要进行“业的分析”还要进行“人的分析”,包括人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性情状态与特殊能力等状态的分析。在分析学生群体的特征时提到“上智与下愚,都容易找到他们的职业途径,唯平庸之才,却不易寻出他们的方向。[6]”“平庸之才”占了学生中的大多数,他们往往具有普通的能力,但是又常常自命不凡,不肯下功夫花时间去努力,因此,他们是职业指导中最应该关注的群体。教师应随时发现他们的困难问题,将学生的个性问题予以各个方面的解读与剖析,设法将他们从迷途中引导出来,充分发掘其自信心,真正发挥职业指导的作用。 (四)升学与职业指导的关系
在发表于1933年的《教育与职业》上的《职业指导与青年出路》一文中,钟道赞指出:“指导的范围大别之可分为教育指导与职业指导两种,教育指导,是关于选学学科科系及升入学校等等,职业指导是关于学习职业,以及改业等等,前者名之曰升学,后者名之曰就业,其界说尚似清晰。但是研究他们的实际,没有如此分开的必要,或竟不能分开。[7]”一方面,他认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密切联系的,普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职业教育所进行的是直接的职业训练,所以教育指导是间接的职业指导,因此说升学指导与职业指导可以是同一个方向的问题。另一方面,他认为职业指导关涉升学问题。
(五)兴趣与职业指导的关系
钟道赞十分重视兴趣与职业的关系,进行职业指导要以了解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其真正对于某种事业有深切之兴趣,且有一种良好环境与适应能力以辅助之,自可获得相当之成功。[8]”因此他十分重视对学生兴趣与个性的调查,他指出,学生喜好的职业选择较少涉及利益,是发自对某项职业的兴趣与热情,因此要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职业的兴趣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要发展职业兴趣,学校要做到四点:第一,增进学生对职业知识的掌握;第二,要增加学生参与职业活动的机会;第三,要参考社会环境的改变;第四,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等设备要与时俱进的增加。此外,因为兴趣会随着时间改变,因此对学生兴趣的调查只能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而不能当做绝对正确的标准。
(六)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大学生职业指导
在谈到当时的大学教育现状时,钟道赞指出:“学理、工的人,毫无文化教育的基础,学文、法的人,毫无数理科学的观念。”这种片面的培养方式不是造就优秀人才的好方法。应改革学分制度和必修学科的设置,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应该修习同量的文学、社会科学与数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枯燥;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各种学术的探讨,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充分的职业知识。
更为难得的是,钟道赞提倡要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与心理健康,不能仅局限于培养学生的体能与智力的发展,优美的校园环境,高尚的音乐品鉴,适宜的娱乐活动都可以为学生的心灵提供安慰与帮助,脱离了健康的心灵的教育,“这是只顾到躯壳而不计及灵肉之一种硬的教育”[9]。
三、钟道赞在福建省的职业指导实践
20世纪30年代,钟道赞曾任福建省教育厅二科科长,专门负责福建省的职业教育工作,在此期间他辛勤耕耘,积极实践他的职业教育理论,使福建省的职业教育发展在当时看,无论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在全国位居前茅。钟道赞指出,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青少年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性格特征常常表现为冲动且意志薄弱,极易在生活中迷失方向、陷入歧途,一旦进入社会,则会大大增加社会纠纷发生的几率。因此,职业指导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意愿,将社会的需求与学生个体的兴趣、个性两个方面进行,他在福建省立莆田高中、省立福州农林中学等一批学校制作和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参照统计结果进行了一系列的职业指导实践活动。
在省立莆田高中,由教师带领学生组成生活兴趣培养研究组,最初主要是养蜂、养鱼、养家禽,后来又增加了看护与助产等医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学习作为师范生的辅助学科,同时对于学习的期限给与照顾,增加了学习时间上的弹性。
在省立福州农林中学,指导员教师会与学生每星期谈话1至2次,或者为其制定升学的方针;或者帮其谋划就业的途径;或者进行升学贷款的咨询服务,以激励学生的进取之心;或者为学生解读职业的需求与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精神。据统计,该校的12名毕业生中有4人升入了农学院继续学习,其余学生均找到了满意的职业岗位。
在私立福州陶淑女子初中,由于该校学生因家庭原因不能升学,因此该校十分重视家事学科,再结合学生的兴趣与职业能力特征,从入学的第二年起加重职业课、国文课、家事科和音乐艺术四科的课程比例,减少英文与算数的课程比例,从而更加适应该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省立福州中学,为了增加学生对相关职业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职业岗位的感情,丰富学生的见解,在课程安排上初中一年级每周增加农业课一小时,商业课一小时;二年级每周增加簿记一小时;男生每周增加工艺一小时,女生每周增加家事一小时。
在这些职业指导实践活动中,以省立福州理工中学的职业指导工作最为细微,其办法具体如下:第一,编制总学籍簿。由教务处与训育处两个部门编制总学籍簿,每学期将学生的学业成绩、操行成绩、体育情况、学科兴趣、家庭状况以及学期评语等分开详细记录,用作職业指导的根据。第二,入学伊始的智力测验。对第一次由高级小学升入初中的新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检测智力发展水平与特长情况,测验的材料与方法由专业人员推选并及时更新。第三,指导学生填写择业志愿表。该校为理工科性质学校,除了传授学校规定的科目外,还会使学生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因此,在开学伊始分发学生择业志愿表,使学生有较长的考虑时间,学生根据每学期的学习情况,再结合家长意见填写,并附以选择理由,于每学期期中填写,回收后合并统计,用作职业指导的参考材料。第四,设置学科兴趣调查表。开学伊始分发学生学科趣味调查表,使学生填写所学学科的意见、兴趣和学业前途等信息,为就业指导提供参考。第五,设置职业常识课程及各业实际概况谈话。定期定时聘请行业专家与教员进行演讲,以增强学生对行业的认识。第六,编制学生家庭职业概况表。对学生家庭的职业情况进行调查,用以作为职业指导的材料。第七,参观。每学期由各级指导员率领学生到公共场馆与工厂参观,以增强对行业的熟悉,增加职业常识。第八,个别谈话。由训育课会同各级指导员与学生不定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学生的发展动态。第九,举行学生家庭的恳亲会。每学期举办一次学生家庭恳亲会,由训育处将学生在校的特长、优缺点等情况汇报给家长,引导家长参观学校等活动内容。第十,购买关于各业书籍并请专业人士讲演。向中华职业教育社购买职业教育的相关书籍,根据地方情形,聘请有研究经验的专业人士,每周指定课外时间增进职业知识[10]。
在1937年由中华职教社发起的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福建省的多个学校榜上有名。通过钟道赞的辛勤实践,福建省的职业指导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效果,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得有声有色。
钟道赞作为民国时期一位重要的职业教育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提出了许多卓有见地的职业教育见解,尤其是关于职业指导在中国的发展和职业指导的理论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主张职业指导并非仅是在学生毕业前夕给与就业和升学的方向,而是贯穿了学生的整个求学过程,是一种继续不断之工作等观点,时至今日,仍可为发展我们当前的职业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在政治、经济环境都急剧动荡的民国时期,钟道赞先生孜孜以求于职业教育的精神,与其著作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刘桂林.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4):89-98.
[2][4]钟道赞.广义的职业指导[J].教育与职业,1925:163-171.
[3]钟道赞.中小学升学及职业指导[J]教育与职业,1935(8):563-571.
[5][6]钟道赞.职业指导应有的工作[J].教育与职业,1928(1):96-98.
[7]钟道赞.职业指导与青年出路[J].教育与职业,1933(8):613-616.
[8]钟道赞.兴趣与职业[J].教育周刊,1931(8):11-36.
[9]钟道赞.职业指导与大学生[J].教育与职业,1934(150):769-774.
[10]钟道赞.福建中等学校实施职业指导之一瞥[J].教育与职业,1933(141):17-20.
(责任编辑:张维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7808.htm